渠县人民政府 关于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1年,渠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以法治渠县建设为抓手,多措并举、靶向发力,奋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社会主义现代化渠县贡献力量。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学笃行,高位推进,持续凝聚法治政府建设合力
一是提升站位不动摇。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吃透核心要义、筑牢理论根基。印发《渠县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高质量编写《法治渠县建设实施意见(2021—2025年)》,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单独章节写入《渠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确保法治渠县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紧抓“关键少数”,在选人用人上加重法治“砝码”,高标准组织在线学法考法工作,突出结果导向,将学法用法考法情况纳入领导干部任用晋升和评先选优必查项,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显著增强。
二是强化统筹抓落实。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及时调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按时向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报告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并在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示,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职尽责,主动研究突出法治问题,做好述职述法工作,构建起齐抓共管、权责分明、推进有力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是依法决策开新局。完善党政法律顾问团制度和乡镇(街道)、村(社区)购买法律服务方案,按乡镇10000元、村(社区)1500元的标准,将乡镇和村居法律顾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夯实了县乡村三级法律顾问架构。梳理并公布38个县本级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从严把关,高质量审查各类规范性文件、合同协议等400余件,起草拟定重大招商引资协议、轻纺服饰类投资协议和入驻经开区协议“三个模板”。动态开展证明事项清理,保留38项(其中告知承诺20项),取消21项,并在政府网站公示“晒单”。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集中统一行使复议职责,办理17件行政复议案件,办结15件,其中“行政处罚守规则告知程序不可破”案件获评四川省“复议为民促和谐”行政复议年度典型十大案例。
四是严格考核促发展。印发《渠县人民政府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安排》,明晰各级各部门职能职责。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先后组织开展对法律顾问配备、行政执法考试、在线学法考法等工作专项督查,发现问题现场反馈并持续跟踪整改,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取得实效,县税务局获2021年度四川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渠南大山社区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
二、完善机制,优化服务,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一是放权赋能激活末梢。持续深化“互联网 ”,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清理“零材料提交”事项128项,编制公布“四办清单”,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100%。加快“賨快办”建设,稳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建立“核审合一、一人通办”登记模式,累计取消审批8项、审批改备案7项、优化审批服务53项,企业开办时限由1个工作日压缩至4小时内办结。紧扣乡村振兴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将118项法定行政权力和67项行政权力下放至乡镇(街道)履行。设置“跨省通办”窗口,并梳理公示第一批“川渝通办”事项160项,高质量办理“川渝通办”事项579件,为“万达开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政务服务力量。
二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以“蓝天”“铁拳”“春雷”等执法行动为抓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2021年各类行政处罚实施案件数量2781件,处罚没金额6406.68万元,切实维护了良好市场秩序。率全省之先出台包含374项内容的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以及2021年度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表和渠县2021年非市场监管领域部门(单位)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清单“四张清单”,并全方位推动落实,获省委依法治省办宣传推介。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对行政执法部门全覆盖监督检查,审查案件100余件,抽查50件执法案件进行交叉评查,全力打造法治营商环境的通优“渠”径。
三是监管举措有力有效。建立渠县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协作联席会议制度,接受消费投诉举报659件,成功调解603件,“诉转案”3件。持续强化“食药环”等重点领域信用信息监管,完善企业信息公示、信用承诺、风险分类管理等制度举措,全年共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170户,按规定移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291户,录入行政处罚信息338条,社会信用信息数据归集93048条,及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四川)推送,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态势,有效提升信用监管水平。
三、深化改革,夯基固本,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一是社会稳定持续提升。完成乡镇、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换届选举,9个专业性调委会调解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年各类调解组织调处矛盾纠纷3572件;建成县乡村三级社会治理中心,集成检察、诉讼、行政复议、法律援助、公证鉴定等功能,高效运行“宕渠中央法务区”,信访责任单位受理率100%,按期答复率99.2%,矛盾纠纷化解率99.5%;紧盯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领域,办理公益诉讼案9件,非法捕捞、狩猎案10件;完成对5个重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快立体化“智慧安防”体系建设,累计核破电诈案件206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53名,打击电诈上升为党政工程。
二是法律服务全面覆盖。规范打造“1 37 415”的三级“一站式”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持续完善涵盖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法律顾问和公证鉴定等五位一体功能。全年办理公证3987件,司法鉴定267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20件(其中刑事237件、民事83件),其他法律援助事项2480件,为受援人群提供法律援助3568人次,挽回经济损失560余万元。聘请百名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担任乡镇(街道)、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有形覆盖”到“有效全覆盖”转变,连续两年走在全省类区前列,受到市人大调研组高度肯定。
三是普法宣传声色并茂。高质量打造“宕渠中央法务区法治公园”,15个部门组成“賨善普法团”,每周开展“普法宣传进小区”及房地产领域专题普法,紧跟疫情防控、房产维权、民法典、扫黑除恶、反电诈等最新热点,逐个小区逐个楼盘实现全覆盖。“线上”“线下”齐发力,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两大平台以及法律顾问群、网格员群、楼栋长群三大微信群的“2 3”线上普法机制,每天转发《民法典》案例、法治小故事等普法信息;各乡镇同步开展“民法典走进乡村(社区)”“平安建设赶集日”“开学第一课”“农民夜校”等宣传活动,实现“老中少青”全覆盖,“法治润心、消除戾气”的教化作用进一步彰显。
四是依法统筹“七防”工作。汇聚力量、创新方式、全力保障,系统梳理防思想懈怠、防疫、防汛抗旱、防污、防灭火、防地灾、防经济下滑等“七防”工作,运用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等法治化方式固化成果,印发《关于依法打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违法违规行为的通告》,依法及时阻断疫情传播,严厉打击涉灾涉疫违法行为,交出大灾大汛的“大治”答卷。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2021年,我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依法行政职能有待加强,执法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法治宣传深度广度还不够。
下一步,
我县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重点做到“五个提升”:
一是提升政治站位,
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学深悟透、学以致用,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政府的各项工作。
二是提升法治核心竞争力,
加快实施“八五”普法,创新普法方式,开展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活动。做好助企服务,深化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努力打造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和全省营商环境示范标杆。
三是提升“放管服”改革成效,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释放“减证便民”红利。加强乡镇行政权力下放承接后续的服务与监管,规范行政复议与应诉流程,强化合法性审查工作。
四是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坚持公正文明执法,持续释放“三张清单”效能,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社会秩序违法犯罪行为。
五是提升法治社会建设,
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十防”重点工作,深化城乡社区治理试点,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用法治途径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