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众参与 > 回应关切 > 正文

关于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来源:政府督查室       发布日期:2021-07-27     点击数: 人次

政协达州市第四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提案第 287 号

案由

关于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提案来源

√ 本人撰写           经过调研          他人委托

委员个人或联名提案

委员姓名

赵光明

界别


工作单位

渠县地方税务局

通讯地址

渠县地方税务局

邮编


办公电话

7200603

住宅电话


手机号码

13398320222

联名委员姓名

联系电话


党派、团体、专委会、界别、小组提案

组织名称(签章)


负责人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人


电话


手机号码


领导

批示


推荐

类型


本栏由提案审查机构填写

审查意见

√ 立案           不立案

主办单位

渠县政府

协办单位


注意事项:1.政协委员可以个人名义或联名提交提案;参加政协的党派、团体、专委会、界别、全委会期间各委员小组,均可以集体名义提交提案。2.提案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必须有事实、有分析、有建议;必须一事一案。


关于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和建议

    工业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决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根本所在,是推进县域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本文以渠县为例,分析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不足,并对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措施。

 一、工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渠县坚持“以产兴城”的发展思路,“工业强县”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稳步提升,产业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弥补,新兴培育产业发展动能日益强劲,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稳步推进,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税收规模逐年扩大,收入增速持续加快,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规上企业发展迅猛,由最初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10项制造业发展到覆盖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20多个行业类别,工业集聚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二、当前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渠县工业在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效益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工业基础差、底子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整体水平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渠县工业存在着科技含量不高、产业优势不强、区位优势难以转化为市场优势等问题。与周边其他地区相比,渠县工业在量与质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产业层次整体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渠县现有的工业发展主要仍为资源驱动型模式,依托县域内丰富的农副产品、煤、水、盐矿等原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形成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煤电、盐化工等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粗放,工业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工业经济产业层次和素质总体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大部分产业都还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行业和企业发展难以迅速适应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二)企业总体规模偏小,龙头引领效应有限

    近年渠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百余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60多家,十亿企业仅几家,企业规模整体偏小,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性不够。其中华电、华新、琅琊煤矿等规模较大企业,受到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影响,带动后劲不足;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宕府王、汉碑等企业技术水平不高,经营观念亟需转变,没有形成规模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效益;电子信息产业中乐仕达、德铭电子等企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不足以支撑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的盐化工产业链仍以传统基础制盐为主,新兴盐化工产业的发展亟需新的行业龙头企业带动。

(三)工业园区贡献偏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近年,作为项目载体的工业园区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产业特色不鲜明,产品层次较低,集聚能力不强,税收提升能力较弱,就政府对园区的投入和园区对政府的税收贡献来看,投入产出率也是极低。另外,渠县创新研发平台总量和水平整体不高,创新型拔尖领军人才严重匮乏,企业研发能力弱,大部分企业的产品和技术仍以引进、模仿为主,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导致产业技术水平层次整体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拳头产品稀缺。

(四)要素保障亟待提升,承接产业转移优势不强

    渠县交通大环境仍存在一些不足,快速铁路运力不足,高等级公路缺乏,对融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相对困难。配套产业培育不足和园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大大降低了招商引资吸引力;同时劳动力水平较低且流出大,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高端人才引进困难,导致人力资源保障难以符合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三、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当前渠县的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对照新形势新要求,要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抓特色、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做大做强工业规模和总量,提升工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工业发展方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向中高端高附加值转变、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渠县特色工业体系,提高工业税收贡献

    利用现有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传统特色产业,着重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服装服饰、汽摩配产业,利用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链,形成具有渠县特色的产业体系。同时,抓住“互联网 ”、智能制造带来的机遇,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移,构建一个以优势和传统产业为基础,以新兴和高端成长型产业为引领,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层次分明、多元协同的渠县特色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渠县工业的经济效益和创税能力。

(二)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强化多点支撑发展

    根据现有产业布局、特点和发展要求,优化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坚持产城一体、集约集群、多点支撑发展,实现大园区承载大产业,突出产业园区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加快建设李渡工业园区,通过与李渡场镇、通用航空机场,构成“两心、三轴、五组团”的园区空间结构,全力打造竹浆纸一体化、航空及现代物流业等综合组团,推动工业产值“扩量提质”。同时完善好园区的道路、水电、管网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和产业吸引力,推动园区提档升级、转型发展。

(三)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质量

    把创新发展放在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功能作用。把科技创新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优先考虑,提高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和使用效率,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源投入创新,促进协同发展。创新试点“产业联盟”,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以融合促进创新,加快实体产业与金融业深度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先进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四)招引大企业大项目,提高招商引资吸引力

    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建设的契机,把握东部产业转移的趋势,围绕重点产业,科学制订招商引资规划,发挥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围绕产业的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引进高端产业生产技术,传统产业新型技术。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工作,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机制,切实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