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渠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的起草说明
一、文件起草依据(背景)和必要性
2021年,达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达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的通知》(达市府办发〔2021〕2号),对我县中药材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渠县要依托省内外科研院校专家资源和中药饮片生产基地,重点以四川聚元药业为主,建设现代化加工示范基地,打造现代化中药饮片产业增长极;二是将渠县建设成中药材种植市级重点县(全市省级重点县3个,市级重点县2个),建设白芷、白芍市级示范基地;三是以白芍、白芷、百合为主要品种,白芍为特色品种(匹配一支专家服务团队),在2025年前种植面积达10万亩,其中白芍要完成道地性认证工作;四是渠县要依托健康养老产业,构建中医药特色康养发展带。五是建立从中药材种植到初加工、包装、仓库和运输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六是渠县应成立创建市级重点县相应工作机构,负责中药材产业发展。
为落实好市上要求,解决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模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不配套、加工水平较低、品牌打造不力、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我局会同渠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结合我县实际,起草了《规划》代拟稿,报县政府常务会审定。
二、文件起草制定的依据
《规划》起草的主要依据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发〔2019〕43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川委发〔2020〕7号)、《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川中医药强省办发〔2019〕6号)、《达州市争创四川省经济副中心总体规划》(达市委办发〔2020〕6号)、《达州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行动方案(2020-2025年)》(达市府办〔2020〕27号)、《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中药产业发展的决定》(达市人常〔2019〕43号)、《关于印发〈达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的通知》(达市府办发〔2021〕2号)、《关于促进渠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渠委发〔2020〕40号)文件等。
三、文件起草过程
本《规划》代拟稿主要由县卫健局会同县农业局、县经信息局等部门起草,后征集渠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规划》初稿。2021年12月23日,县政府办苗秋副主任代张寨英副县长组织召开了渠县中医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专题研讨会,对《规划》进行分析研讨。会后,针对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再次征求了渠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最后完成了本《规划》代拟稿。
四、主要内容
(一)规划建设中药材种植4大区域。即:3个中药材种植区域及1个中药材深度加工区域(东安—临巴—琅琊片区、三汇—丰乐—大义片区、新市—宝城—清溪片区、精深加工区)。科学利用土地资源,采取“稻 药”、“林 药”、“果 药”等复合种植模式,引导种植白芍、百合、白芷等道地药材,结合实际选择其他中药材,力争2025年实现中药材种植达10万亩。
(二)推行中药材产业发展七大工程。一是实施中药材生态种植工程。建成市级中医药材种植重点县,建设5个中药材种植重点乡镇,培育1个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建立中药材专家服务团队1个。到2025年,中药材生产信息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二是实施道地药材品牌培育工程。强化渠县白芍、白芷、百合的道地性认证工作,打造渠县白芍、白芷、百合道地药材知名品牌,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是实施中药材加工能力提升工程。以四川聚元药业为重点,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等技术装备引入,实现中药生产模块化、数字化,提升中药材生产和产地加工自动化水平。四是实施中医药健康服务工程。强化中医药健康服务和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康养旅游产业集聚区、康养旅游示范区,推出一批以中医药养生文化、疗养康复、药膳食疗、药用植物观赏、森林康养等为特色主题的健康旅游产品。五是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驱动工程。孵化一批中药材及产业相关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鼓励园区积极创建检验检测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六是实施中药材流通体系完善工程。建设和完善道地药材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初步形成从中药材种植到初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 中药”,推动中药材线上交易。七是实施中药材质量标准建设工程。强化中药材(中药饮片)监管,形成三标准、五规范、两体系。
渠县卫生健康局
2022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