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 正文

渠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人民出行使用公共电动自行车项目可行性调研报告

来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发布日期:2019-09-18     点击数: 人次

    为把我县建设成为川渝最美生态滨江文化名城,切实解决渠县主城区车辆乱停(行)、出租车违规运营、公交拥挤、道路拥堵等顽疾,确保市容市貌“整洁、规范、有序、畅通”,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渠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外出学习,实地调研,对渠城人民出行使用公共电动自行车进行了深入分析研讨,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37号)提出的要求,围绕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中心任务,稳步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市容环境秩序有了较大改观,主要街道市容环境状况持续向好,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交通拥堵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城市综合运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我县的城市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城市管理的整体水平与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相比、与我县在全国的综合发展水平相比、与我县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奋斗目标和四川省文明城市地位相比,城市管理工作,特别是在交通秩序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停车难、停车乱、道路拥堵等现象。目前,渠县城区常驻机动车共有2万余辆,非常驻临时入城车辆日均2000台次,占道泊位及小区停车泊位共计6328余个,公共专用停车场泊位600余个,企事业机关院坝停车泊位2000余个,渠城停车泊位共计9000余个,用于公共停车的泊车位不足5000余个,除去流动车辆,白天公共停车位差7000余个,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八一街、万兴广场、老车坝、致远街等商业聚集区,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县中医院等医院周边,渠县中学,渠县二中,渠县三中,渠县二小、三小等学校附近区域等城市重要功能区,没有大型公共停车场。城区摩托车(含电动车)25000余台,目前在南大街等地共设非机动车停车栏320处,可停摩托车(含电动车)3000台,停车栏(位)严重不足。同时,存在个别停车场不按规划建设、已建成停车场挪作他用、现有停车场因信息不对称和价格机制不合理等因素导致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停车难、停车乱、道路拥堵问题较为普遍,尤其是老旧城区、医院和学校周边等区域更为突出。城市交通智能管理水平与先进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二、工作建议

    根据我局前期调研情况,结合我县实际,人民出行(5G智能出行)公共电动自行车项目即人民出行智能公共电动自行车项目,依托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将电动自行车出行方式与5G智能技术相结合,提供符合新国标的智能公共电动自行车,为居民提供安全便利的交通服务。由人民数据委托北京蜜步科技有限公司承建该项目,目前已在北京、张家口、成都、重庆及周边南部县、剑阁县、温江区等七十座城市发展了智能公共电动自行车项目。

       该项目将整合个人出行数据、地理位置信息数据、个人征信数据和城市影像数据,并运用这些数据助力分析居民出行分布和特征,为城市规划、交通规划提供大样本依据,促进大数据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应用。该项目实施后,可以解决市容混乱、城市交通拥堵、不达标电动车的潜在安全隐患、城市废气污染等问题。

    在现有的交通出行方式中,私家车给现有路网造成很大压力,运营效率低;公共交通投资大、对路网要求高、且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即从公交车站到家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自行车不适宜在道路交通复杂环境中运行,其骑行艰难且安全隐患大;现有的私家电动车车速普遍超标且管理失序,成为新时期的交通事故的制造者。

    一、为城镇人口的出行需求提供更环保、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1.提高出行效率。城市公共电动自行车作为城市交通系统必要且重要的补充,为市民提供了优良的出行服务,提高了出行效率。

    2.缓解交通压力。渠县交通建设工程复杂,道路建设成本高、运营成本高、维护成本高。完善渠县交通出行系统建设,提供分流、缓解公共交通系统压力。

    3.倡导绿色安全出行。人民出行的引入,必将抑制超标电动车增量,消化超标电动车存量,提高交通安全性,提升城市形象,同时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价值观,减少污染,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二、整合市场格局,创造社会价值

    1.降低污染。公共电动自行车实行统一定点充电、统一养护,公共电动自行车的投放,可从源头上降低市面上超标电动车保有量,减少铅酸电池污染。

    2.减少“黑车”。人民出行解决了老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必将很大程度取代“黑车”和摩托车,降低城市管理难度,使得出行市场消费规范化,显著降低电动车的偷盗率,促进社会和谐。

    三、倡导可持续发展,节约社会资源

    1.耗电少、续航能力强。充满一块电池只需消耗1.25度电,而满电状态下的车辆续航能力可达100公里。

    2.收费标准亲民。计价标准为2元起步(半小时;四公里),按照里程0.4元/公里,时间0.15元/分钟计费,用户日常出行成本基本可以控制在3块钱以下,极大地节约了用户的出行成本,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实现了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

    此外,项目全面实施后,还将为渠县带来外来投资,创造就业岗位。渠县整体生活水平较高,房价在6000-8000元/平米,平均工资在3000左右,工厂工人工资2500-3500之间(8小时工作,附带五险)。人民出行将给予当地招聘员工工资在3500元左右。人民出行将首批组建大概20人的渠县运营团队,确保日常运营。后期根据投放车辆数字按计划招聘。比例为1000(车辆数字):20(员工数字)。

    通过前期的考察调研,我们期待人民出行(5G智能出行)公共电动自行车项目落户渠县这个充满魅力与希望的城市,与城市共呼吸,在为市民服务中实现互利共赢。

    (撰稿:蒲舵  审核:曾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