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商务局 2019年商务主要工作
2019年,我县商务工作将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扩大消费,推动消费需求扩大和服务业提档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群众消费需求。
实施消费服务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提速扩量。支持引导全县主要商贸流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优化经营流程,增强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快财富中心的商业配套力度,培育和打造1个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建成渠县具有现代、时尚商业氛围的消费、生活、娱乐和休闲文化中心,充分满足周边10万以上人口旺盛的消费需求。二是积极推进服务业态升级和服务品质提升,加快星级酒店等商业业态布局,大力推进万兴广场、八一街、胜利街、志远商业步行街、东城牛津街、长德风情文化街等特色街区的培育和建设,提升打造1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步行示范街。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科技服务业,积极培育家政服务、社区医疗、养老保健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态提升,促进大型商贸、电子商务等业态融合发展。实施“家政无忧”工程,做强“宕渠护工”品牌。四是升级打造电商集聚区,积极开展“全民触网”、“全企入网”、“电商示范”、“电商扶贫”四大工程,实现全县行政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实现电商年交易额突破6亿元。五是围绕“4﹢8”现代服务业,培育汽贸、信息、文旅、康养等新兴消费,着力发展多元化商贸消费新业态。引进新兴商业业态,按照“线上线下、虚实融合”的发展模式,引导大型商超销售网点向农村延伸,改造农村购物环境和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满足农村消费需求,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全年服务业规上企业完成14家,商贸流通限上企业完成10家。六是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创建扶贫产品销售体系建设,落实电商销售扶贫产品支持政策,持续推进”以购代捐”扶贫计划落地落实。全力做好新象村定点帮扶工作,注重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促农增收致富。七是大力实施品牌创新、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支持引导企业依据市场规律,着力培育一批发展势头好、市场前景广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和一批国家地标产品、老字号等品牌,努力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美誉度。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4%,力争10.5%以上;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3%,力争11.5%以上。
实施市场孵化工程,完善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改造升级一批,加快推进一批,规划建设一批”的工作思路,促进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一是加快推进华聪三材物流园、中农联农产品批发市场、紫天大世界“宽窄巷”、仁和春天国际公园、渠县汽车城和渠县财富中心城市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建设,形成城市新亮点和消费新增长点。加快打造文峰山公园片区、东城牛津街等特色商圈,示范引领消费发展,以核心商圈发展促进消费市场繁荣。二是优化商业集聚区和专业市场群规划布局,合理布局商场超市等商业业态。继续做好我县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升级工作,启动东区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工作,推进商贸镇和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建设。三是抢抓达州进入物流枢纽“国家队”和设立“达州海关”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规划,做好公路物流港、内河物流港、铁路物流港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对接成渝西的物流集散地。继续推动商贸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配送体系,着力构建工业品、信息资金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流通渠道,努力实现城乡无差别消费。在商贸流通集聚区、大型流通市场、城市共同配送网络等方面加大项目包装,力争一批大型项目得到国家和省市的重点支持。
实施外贸主体培育,推进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坚持内外贸一体化,持续推进市场拓展“三大活动”,积极培育对外经贸新增长点。一是加强外贸主体队伍培育,扩大本土生产企业的出口规模,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量。支持恒硕迪杰、邦基服饰等服装服饰企业开拓境外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出口重大突破。抓住达州设立海关、推进“两仓”建设契机,积极争创渠县西部国际服饰城省级外贸出口示范基地。二是利用“进博会”、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 “西博会”、 “厦洽会”等招商平台,主动对接外商,努力扩大对外贸易。三是组织企业参加“万企出国门”活动,积极参加境内外重要会展,不断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四是开展“老家在渠县”和“引老乡、建家乡”系列活动,抓好“渠商回引”工程,推动渠商“总部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引”,为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加大工业园区铁路物流和北城新区公路物流项目招引力度,着力引进铁投、万达等知名品牌和“3类500强”企业,引进一批文化旅游、特色餐饮及农业体验项目,实现服务业项目质量型转变,力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落户我县。
(审稿人:汤浩 撰稿人:熊雪山 上传人:熊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