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360号提案办理情况(B)的函
李莎委员:
您在市政协第五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支持渠县建设巴文化传承创新的建议》(第360号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在传承内容的当代文化解读与创新方面,应深挖巴文化遗址遗迹及其流传下来的民俗风情、民间故事等内容,结合当代传承发展实际,进行编辑与创作,如打造一部历史剧,以流传下来的民俗风情、民间故事等内容为载体,将故事搬上屏幕,以影片的形式叙述三千年前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一次次的为族不畏的征战...。运用现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载体,使巴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在传播载体上,要进行创新,借助舞蹈剧、歌曲、诗歌、书画等艺术形式,推出一批适用于进行当代转化的文本,多打造一些如开笔礼、成人礼仪式这样为现代人们所接受的载体,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植根于现代人的内心,并进而得到传承与弘扬”的建议。
一是近年来,渠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聚焦文化强县建设。将“建设巴文化传承创新融合发展高地”纳入县委“331”战略目标,高规格召开县委文化工作会议、渠县第一届文化旅游对外发展大会,争创“天府旅游名县”,让文化成为建设“强富美高”社会主义现代化渠县的强大力量和鲜明标识。二是正在与有关部门衔接沟通,协商成立巴文化研究院渠县分院,并敦促相关部门从人员编制、工作经费、体制机制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巴文化研究院将进行全方位指导,实行主院分院资源共用、人员并排、课题同做、成果共享模式,通过人才交流互换、上挂下派等方式加大对城坝遗址、汉阙的研究,阐释巴文化内涵和价值。三是拟举办田野调查活动,由县文体局牵头、渠县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协助,邀请考古学、历史学等领域的专家以及对巴文化有兴趣、有研究的学者到城坝遗址周边进行田野调查,搜集当地流传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文物故事,寻找巴文化根脉,研究并整理成册,为渠县建设巴文化传承创新高地提供文字和文化支撑。四是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大力推出宕渠特色文艺作品,先后出版《此心安处是宕渠》等文学作品集、《三汇彩亭会》等摄影集、《无铭阙》等音乐舞蹈作品1600余件,其中20余部作品获国家、省级文学艺术大奖。启动渠县城市超级IP项目,正在打造一部以賨人故事、賨人文化为主题内容的动画,让孩子们从动画中学习巴賨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建立文化自信。目前,完成了主角三维形象、24个主形象的2D表情包、1-5集大纲,正在进行配角二维形象修改,第一集美术设定、道具、场景制作。
二、关于“在当地特色小镇上,运用刻有“宕渠”瓦当仿制品作为美化和庇护建筑建筑物檐头“宕渠”瓦当图腾标志,将巴文化置于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从屋檐建筑构建上认识古朴的瓦当,了解巴文化,切实进行宣传和传承”的建议。
一是打造特色品牌。举办文旅对外发展大会,打造天府旅游“名牌”系列,推广巴文化文旅,做响“阙里賨都•忘忧渠县”文旅品牌。推出“忘忧渠县”特色文创品牌,以巴賨文化、汉阙文化、竹编非遗文化等为依托,深度研发服饰装饰、茶具周边、扎染等賨布文创产业链,开发“巴賨风物”为主题的家居摆件、生活用品、艺术装饰等系列文创产品。以县级非遗产品为主体,打造“賨前味”美食品牌,推广传统草木灰无铅工艺泥笆蛋,做响知名区域公共品牌。二是加快建设巴文化展示利用中心及宕渠“历史文化名人陈列馆”,推进城坝遗址博物馆建成国家一级博物馆,打造开放式文物修复馆、研学馆、文创馆,创建5A级大遗址公园,构建巴文化公共开放空间,提升区域文化知名度。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融入当地特色文化元素,如提取考古发掘出的竹简元素,进行变形融合之后,应用在遗址公园的展示牌、路标中。城坝遗址博物馆、展示馆等建筑融入瓦当元素,采取传统砖瓦房外观设计,切合传统文化特色和当地居民生活习惯。三是积极对接中央媒体和成都、重庆等主要客源地媒体,拍摄《渠县文庙》《冯绲家风》《三汇水八块》等宣传片在央视等相关频道播出,打开国内文化市场。配合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开设线上海外汉阙文化讲解课程,组织《渠县刘氏竹编》等非遗项目参加国际非遗节、西博会进行宣传展示,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友好城市深度合作,充分展示巴文化独特魅力,增强巴文化国际影响力。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渠县建设巴文化传承创新高地的关心和支持。
渠县人民政府
2022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