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众参与 > 提案议案 > 政协提案 > 正文

【提案选览】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渠县委员会       发布日期:2022-01-28     点击数: 人次

​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乡村振兴主要靠产业振兴,而产业发展靠集体经济,才能真正实现振兴目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印发了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12条措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四年攻坚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空壳村”基本清零。但是,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对标乡村振兴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经营方式实施以来,村社干部重“分”而不重“统”,不愿意劳心费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除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中纳入考核要求外,以前基本上没有纳入各级工作考核范围,导致基层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压力传导不够。此外,由于农村群众文化程度比较低,更多地关注涉及自身的各项补助收入,对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性不高,缺乏集体利益共同体观念。

  2.集体资产匮乏。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经营方式实施以来,农村绝大部分优质集体土地已经承包到户,归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水面等资源非常匮乏,是造成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减少的客观原因之一。据统计,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上级补助资金。2018年、2019年、2020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上级补助收入占总收入分别为83.7%、79.49%、75.3%,虽然对上级补助收入的占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占比依然较高。

  3.要素保障不足。随着城镇化进程速度加快,大多数农村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创业,留在农村的大多是儿童、妇女和老人,严重缺乏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和青壮年劳动力,这样的人口结构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用电、用水、用气、用工成本较高,与其他市场主体相比,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融资方面与其他市场主体相比更加艰难。

  4.发展模式比较粗放。受限于交通、环境、区位、禀赋等方面因素,大部分村社没有明显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资产出租、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等模式,简单的“一租了之、一收了之”,造成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稳定性较差。

  二、对策建议

  1.全面加强组织领导。一是从县级层面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指导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是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专家团队,根据每个村落面积、产业基础、区位、交通、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的差异,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管理咨询和规划指导,实现“一盘棋规划、差异化发展”。三是依托每个村社的农民夜校,宣传靠集体发展致富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形成县乡政府、村社干部和农民合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氛围。

  2.盘活用好村集体资产资源。一是加快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三会”,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名称、银行账户等方面进行规范,夯实村级集体经济“法人”这一市场身份主体。二是将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与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相结合,放大村集体有限资源、资产、资金效应。三是由财政投入(补助)到村的涉农项目建成后,通过合法程序折股量化为本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股或折股量化给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增加村集体资产。四是村党组织成立“土地银行”,将分散土地集中后统一向合作社、规模种田大户等发包,带动村民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的同时,增量收益可作为集体经济收入。

  3.全面加强要素保障。一是对纳入中央和省、市级财政扶持范围的村社,中央和省、市级财政补助不足部分由县本级财政按照不低于10万元/村的标准进行补助。二是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从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农产品初加工用电、用水、用气、用工比照县工业园区优惠政策给予适当补助。三是由政府出资设立的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服务,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将有较强实力的,规模化、产业化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纳入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管理范围,为村级集体发展生产性贷款提供保障。四是选派退二线和退休党员领导干部回乡(原籍地)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助力乡村振兴。对回村任职的退休干部,可由财政发放一定金额的岗位补贴。

  4.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一是对于城郊村社,鼓励村集体对现有的村级资产通过改造维修,采取合作、经营、入股等方式联合创办或投资参股经济实体,实现村级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对于自然资源条件较好的村社,鼓励村集体依托本地拥有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村级集体投入,发展黄花、蜂糖李、水产等农业特色产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共同增收。三是对于靠近重点产业布局的村社,鼓励村集体兴办各类便民服务实体,承接劳务输出、环卫清洁、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绿化管护、家政服务、企业后勤等业务。(县政协常委惠庆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