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渠县 > 渠县文旅 > 旅游动态 > 正文

聚焦省委全会|文旅融智聚汉阙,同心共绘巴賨图

来源: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发布日期:2025-07-11     点击数: 人次

​  为深入贯彻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凝聚各方智慧,共谋发展新篇,2025年7月2日,由政协巴渠文旅委员工作室主办、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指导的“传承巴賨风韵·共绘文旅新篇”文旅融合交流活动,在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汇聚学界翘楚、文化精英与政协力量,聚焦巴賨文化保护传承与文旅产业创新融合,为推动建设全国巴賨文化传承创新高地注入了强劲动能。

  专家领航:解码文旅融合创新路径

  活动特邀清华大学中国史暨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博士研究生梅笑寒作专题分享。梅笑寒博士以“秦汉魏晋遗址考察与文旅融合发展”为核心,结合全国遗址保护实践经验,系统阐释了文旅融合的创新路径,为建设全国巴賨文化传承创新高地提供了学理支撑与实践参照:

  1.聚焦核心资源价值挖掘:建议效仿里耶秦简博物馆的做法,重点深入挖掘渠县城坝遗址出土简牍等核心文物的学术价值与历史信息。系统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如凌文超《四川渠县城坝遗址J9汉代户口简考释——兼论课役身分“老”的形成与演变》《出土文献》第14辑,上海:中西书局,2019年,第332—343页、《四川渠县城坝遗址出土“爰书”与西汉户籍》《出土文献》2020年第4期,第134—158页),为构建巴賨文化的历史叙事奠定坚实文献基础。

  2.提升汉阙文化宣发魅力:在汉阙文化宣传推广方面,建议借鉴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等成功经验,探索更具艺术表现力与诗性美感的表达方式。可巧妙融入古诗词意境(如“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策划高格调的视觉艺术展览或沉浸式光影秀,强化汉阙作为文化地标的美学感染力和公众吸引力。

  3.开发大众化内容触点:为提升公众参与度与话题热度,建议策划更贴近大众历史文化了解的宣发内容。例如,聚焦三国古战场中“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立马勒铭”,也可结合“孝桓皇帝”《汉故车骑将军冯公之碑》《出师表》中“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等广为人知的文本意象,设计生动有趣的历史探秘主题线路或互动体验项目,有效拉近古老文化与现代公众的距离。

  文化聚力:图书捐赠夯实研究基础

  活动现场举行了“巴賨风韵书屋”图书捐赠仪式。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渠县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渠县文联、戴连渠工作室等四家单位,向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捐赠了首批涵盖历史典籍、考古报告、民俗研究等领域的巴賨文化主题珍贵文献。作为已获评“全市政协最美委员书屋”称号的巴賨文化系统性保护载体,本次捐赠进一步夯实了书屋的文献基础,为深化巴賨文化学术研究、公众传播及全国巴賨文化传承创新高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文献保障。

  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馆长唐硕代表受赠方致感谢辞,表示将充分依托书屋资源,着力推动巴賨文化“研究—展示—传播”一体化发展进程,积极服务于全国巴賨文化传承创新高地的建设目标。

  集思广益:政企学研共商发展良策

  在自由交流环节,政协委员、文旅部门代表、文化机构同仁围绕省委全会提出的“全域全业态发展”、“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等核心要求,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研讨。与会嘉宾聚焦巴賨文化IP体系化打造、文博旅游沉浸式场景创新、政协工作室与研究院协同机制优化等关键议题,踊跃建言献策。其中,“打造汉阙文化数字体验馆”、“深度开发巴賨民俗主题研学旅行精品线路”等具体建议,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清晰的实践方向。

  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赵国良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肯定了活动的成果与意义。他强调,要以此次高质量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市巴文化研究院渠县分院的学术引领与纽带作用,加快构建“研究—保护—开发—传播”四位一体的文旅融合生态链,凝聚更强合力,加速推进全国巴賨文化传承创新高地建设步伐。

  尾声:创意绽放,预见未来

  活动尾声,全体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阙里賨都・福美渠县——暨‘百词微课’美育浸润行动巴賨文化文创设计成果展”。一件件融合传统底蕴与现代审美的文创作品,生动展现了巴賨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创新转化与无限活力,让嘉宾们直观感受到巴賨文化传承创新的勃勃生机。

  本次“传承巴賨风韵·共绘文旅新篇”文旅融合交流活动,通过“学术引领+资源整合+实践探讨”的融合模式,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贡献了富有达州特色的“方案”与智慧。它不仅标志着巴賨文化传承创新与文旅融合发展迈入实质性推进的新阶段,更吹响了凝心聚力建设全国巴賨文化传承创新高地、繁荣发展巴賨文化研学实践的奋进号角,为渠县乃至达州市的文化旅游事业绘就了充满希望的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