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缅怀是让更多人志在科技兴国
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1-05-25
点击数: 人次
5月24日,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在全国各地,人们纷纷自发地深切悼念这位造福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们表达的,是对一位深爱祖国和人民的耕耘老者的无限尊敬,是对一位永攀科技高峰的杰出科学家的至高崇敬。
科技是国之利器。我国社会一直有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优良传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享誉世界,毕昇、蔡伦、张衡、祖冲之、宋应星等科学家功垂宇宙、万古流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南仁东、李保国等科学家家喻户晓、名垂青史。如今,老百姓用口碑诉说、用手脚投票,将袁隆平写入这一伟大的“名册”。
民以食为天。与一些科学领域相比,事关民生的研究成果,与老百姓的距离更近。袁隆平挑战的是世界十大难题之一的“饥饿恶魔”,他用一生的实践,让水稻高产的梦想变成现实,“杂交水稻”也让更多人在丰衣足食的同时,更切身地体会到了科技的魅力。袁隆平的感人事迹和爱国情怀,让人们更由衷地敬佩科学家,让更多青少年从小立志成为科学家,让更多科学家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大地上播种水稻,丰收的是千千万万粮食;在人们心里播种科学,丰收的是国富民强的力量。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和人才辈出。对于袁隆平最好的缅怀,就是进一步强化科技兴国导向,营造崇尚科学的环境氛围,培养更多的“袁隆平”耕种在祖国大地。如此,“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实现可待,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可期。(邓也)
文章转自达州市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