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地方税务局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来源:县税务局
发布日期:2018-03-13
浏览次数:人次

2017年,渠县地方税务局认真贯彻《条例》、《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报送工作的通知》、《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州市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严格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部署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以保障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宗旨,紧紧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推进渠道建设,加强监督保障,逐步构建政务公开大格局,提升税务工作透明度,增强税务部门公信力。

(一)把握服务大局方向,加大主动公开力度。一是紧紧围绕“放管服”、“双创”优惠、减税降负等社会热点,持续做好税收政策的全面公开,持续加大服务举措的全面公开。二是优化办税指南的公开,对办税事项的公开要素实现标准化,完善网上办税业务的操作手册,及时更新对外服务窗口信息。三是进一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加强权力事项清单管理,深化行政许可公示制度。

(二)优化便捷服务质效,规范依申请公开办理程序。一是加强依申请公开标准化建设,调整完善信息公开指南,加强公开受理点的标准化设置,更新硬件服务设施。二是倡导公开服务便民化,遵循信息公开的便民原则,注重受理环节的辅导指引,加强与申请人的联络沟通,答复环节适当增加便民指引,提供相关涉税咨询帮助,提升依申请公开的服务质效。三是提升申请处理规范化,注重答复的公开导向,强化答复的保密审查,加强处理流程控制,统一部分事项的答复模板,确保工作程序合法规范。

(三)认真做好解读宣传,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一是加大政府解读力度,针对全县通办、“双创”优惠,通过图解、H5等丰富解读形式,同时利用主流媒体开展宣传解读,扩大政策解读的知晓度。三是主动发声回应社会热点,针对社会大众的关注焦点,通过宕渠地税微信公众号、出租车滚动屏幕等公开渠道,及时开展政策宣传,针对误传误导信息,主动澄清回应关切,准确引导社会舆论。

(四)健全机制拓展渠道,夯实信息公开基础。一是强化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发布年度工作要点,完善信息公开监督保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和协调等工作规范,确保信息公开工作有序规范开展。二是强化公开渠道建设,以税务网站为公开主渠道,通过微信、办税服务厅、流动车辆、电视台和12366纳税服务热线等其他渠道扩大公开范围,提升公开质效。三是强化公开基础工作,严格落实公文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提升公文主动公开率,动态更新主动公开目录,编制年度工作报告等。四是强化信息公开培训,通过专题培训和专项辅导相结合,提升全县税务系统信息公开团队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加强对新进公务员的培训,逐步树立公开意识。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截至2017年底,全县税务机关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632条,全文电子化率达100%。同时,向公众提供服务类信息58条。

(一)主动公开范围

1. 税收政策信息。发布税收宣传、税收新政策解读、纳税人学堂等相关政策信息85篇。

2. 税务行政权力信息。进一步完善梳理县级税务行政权力清单,严格按照清单行使权力,推动税收执法规范运行,落实行政权责事项动态管理机制。

3. 税务信用信息。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工作,相关流程及规定都在各个单位进行了上墙公示,同时建立行政许可栏目,优化许可信息查询,明确行政处罚信息的公示期限和公示标准,严格遵照“双公示”目录标准格式公示信息,确保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发布年度纳税信用等级A级企业名单,完善信用信息动态监管机制。

4. 税收征管举措。深化国地税合作,持续推进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办税流程,大力推进网上办税,逐步精简涉税资料,制发全县统一操作手册,全面实现办税事项全县通办。

5. 税收服务信息。及时更新办税指南和操作手册,发布通知公告、提醒提示和便民问答等涉税信息,准确引导纳税人办税,提升办税便捷度。

6. 税收数据信息。逐步扩大税务类数据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梳理向社会开放的新增数据资源,优化数据资源目录质量。新增行政许可信用信息,方便社会公众获取相关涉税信息。

7. 其他涉税信息。公开机构职能设置和领导信息,公开领导干部任免、公务员招考录用等人事信息,公开本县税务系统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和总结,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等。

(二)主动公开途径

1. 办税服务厅。持续推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坚持办税公开,在显著位置公开办税服务厅工作时间、服务人员等信息,通过办税服务厅公告栏、电子显示屏、多媒体屏、税宣资料架、窗口人员等全方位公开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办税事项和流程等。

2. 12366热线。加强12366热线建设,强化日常质量监控,有效调配热线咨询,提升咨询服务质效。结合网上提问、智能咨询、留言咨询等其他渠道,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的宣传辅导。2017年全县12366热线服务总量81万人次,其中电话人工服务数15万人次。

3. 纳税人学堂。各基层分局根据纳税人需求,通过实体学堂和网上学堂相结合,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宣传税收政策,辅导实务操作,帮助企业用好政策、用足政策。2017年全县纳税人学堂培训超7万人次。

4. 政务微信。强化日常宣传,重点开展减税降负、税收宣传月、纳税人学堂等专题宣传,及时发布政策解读、操作指南、办税提醒、常见问答、案例解析等。提升微信功能,优化企业信息和发票查询功能。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实现通过第三方平台纳税,逐步实现足不出户进行纳税一条龙服务,进一步提升便捷服务质效。

5. 短信平台。利用短信平台向纳税人推送各类提示涉税信息,配合开展税收政策宣传、通知公告发布和办税事项提醒等。

6. 其他渠道。在全系统开展税收宣传月系列活动,举行税宣进课堂启动仪式,推进税收普法教育;在万兴广场LED大屏幕滚动播放税收最新政策,让税收新政策一目了然;开展税收宣传上出租车电子屏幕活动,将宣传深入渠县每个角落;打造全国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推进青少年税收普法教育;制作税收公益广告、环境保护税宣传片等。渠县地税局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专题税宣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H5、税宣动漫、电视台采访会、各类专刊等渠道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全年印制税收宣传资料57类,共计79万份。

二、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7年,我局没有收到公开政府信息申请。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7年我局没有发生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收费和减免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投诉举报、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一)政府信息公开投诉举报情况
          2017年,我局没有收到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投诉举报案件。
  (二)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情况
          2017年,我局没有收到纳税人不服从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举报案件
  (三)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情况
          2017年,我局没有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应诉案件。

五、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2017年本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主动公开的广度和深度需进一步加强,对依申请公开难点问题的把握上需进一步提升,各公开渠道的协调联动需进一步优化。2018年本局将继续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政务公开部署,围绕“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税制改革等重大事项,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拓宽公开渠道,扩大公开范围;全面梳理本县税务系统“五公开”内容、主体、时限、方式等,不断完善本县税务系统的主动公开目录,形成客观全面、分类清晰、内容完整的目录体系并动态更新,不断提升本县税务系统主动公开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六、说明及附表

(一)其他说明

 本年度报告中所列数据(包括所有附表的数据)都仅反映2017年度的情况。

(二)附表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2017年度)

填报单位(盖章):渠县地方税务局

统 计 指 标

单位

统计数

一、主动公开情况

——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632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0

     2.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46

     3.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586

二、回应解读情况

——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0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

     1.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2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1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13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0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0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

  (一)收到申请数

0

     1.当面申请数

0

     2.传真申请数

0

     3.网络申请数

0

     4.信函申请数

0

  (二)申请办结数

0

     1.按时办结数

0

     2.延期办结数

0

  (三)申请答复数

0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

     2.同意公开答复数

——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

          涉及商业秘密

——

          涉及个人隐私

——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

四、行政复议数量

0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三)其他情形数

——

五、行政诉讼数量

0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三)其他情形数

——

六、举报投诉数量

0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0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0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0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0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0

     2.兼职人员数

0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政
     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万元

0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8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2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人次

135

 审核领导:刘波 供稿人: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