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明祭祀活动更“清明”
来源:汇东乡
发布日期:2019-04-15
浏览次数:人次

    在清明节慎终追远、祭祀先人,是中华民族绵延2500多年的文化传统。当前,在清明祭祀活动中,一些地方的仍然沿习了以往的传统方式,带着纸钱、蜡烛、爆竹等祭祀用品,家家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烟熏火燎、乌烟瘴气,这种传统的烧纸、烧香祭祀方式不仅污染了环境,更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那么,如何既能把中华传统的清明文化传承下去,又在祭祀的时候多一些文明,多一些低碳,多一些环保,多一些“清明”呢?这是一件需要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要倡导文明祭祀。提倡以更加健康、绿色、文明的现代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如通过敬献鲜花、栽种绿植、网上祭祀、召开家庭追思会等方式来慎终追远、缅怀亲人。在这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文明祭祀的先行者、带头人,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亲人朋友。

    要倡导节俭祭祀。遵守公序良俗,崇尚孝老敬老传统美德。树立“丰祭不如厚养,孝道注重当下”的理念,提倡多给在世老人亲情关爱,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亲人去世后,不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承其美德、秉其遗志。

    要倡导安全祭祀。珍惜和爱护优美、整洁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公德意识,自觉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在公路两侧、十字路口、广场、公园、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焚香烧纸,不在林地、坟地违规用火,杜绝火灾和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

    要倡导环保祭祀。告别祭祀陋习,采取公祭悼念、家庭追思、网上祭故人等方式祭祀,也可采取献一束花、植一棵树、读一篇祭文等方式寄托哀思,做到不燃放鞭炮、不焚烧纸钱、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

    总之,只有大家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倡导文明祭祀、绿色清明,才能使清明祭祀活动更“清明”。

    审核领导:唐小波   报送人:翁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