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规模集群,招大引强。引进产业链上3个以上相关项目定义为“集群”,招引5亿元及以上项目、“三类500强”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定义为“招大引强”。重点以打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电子、智能制造、服装服饰、建筑建材、生猪家禽水产养殖、竹林桨纸、文体康旅、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切实抓好龙头项目引进和关联配套企业入驻,做好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构建整体规范化、纵向产业化、横向集群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通过项目引进加快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战略布局,重点在农业“5+N”、工业“4+3”和商贸“4+7”产业集群上开展招引工作。
三、坚持定向定点,精准招商。围绕工业“4+3”重点产业,紧盯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产业转移态势,瞄准“三类500强”及关联配套类企业,量体裁衣、定靶施策,着力引进缺失链条,补足薄弱环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重点突破。
四、坚持落地落实,见效为本。以招商项目的落地投产为重点,按照“洽谈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促开工、开工项目促投产”的总体要求,不折不扣兑现政策,认认真真保障实施,确保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稳步提升,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持续增长。
五、注重工作方法,筑牢招商根基
(一)坚持招大引强、规模集群。围绕“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和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闽台和成渝地区产业转移态势,瞄准“三类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央企、国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制定《渠县2020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着力引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促成更多高精尖、专特新项目落地。
(二)坚持目标导向、落地落实。梳理“渠县2020年招商引资四个一批意向项目和目标企业”,鲜明项目为王、实干为本、落地为要的导向,不贪大求洋、不弄虚作假、不急躁冒进、不盲目追求轰动效应,用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落实、投产达效、升规入统。
(三)坚持生态红线、绿色招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绿色招商,用“有解放思维”破解环保、用地等招商难题,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落后项目,积极引进节能环保、绿色低碳项目,务实推进渠县“三个定位”建设。
六、紧扣工作重点,突出精准招商
(一)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方面。围绕“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融合”的思路,依托“5+N”特色优势农产品的产量优势,重点围绕黄花、花椒、柠檬、柑橘(柠檬)、中药材等精深加工、农旅相融的新业态,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借力借势农业园区建设和经济开发区申报省级农产品加工特色园区契机,打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百亿产业集群。
(二)生猪家禽水产养殖产业方面。大力引进和培育畜牧龙头企业,争取政策扶持畜牧产品加工企业改善生产和技术条件,提高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断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重点拓展特色水产养殖,推进广东温氏集团畜禽养殖、畜禽加工和饲料生产项目的落地,继续跟进华西希望区域总部项目。
(三)服装服饰产业方面。依托渠县人力资源优势,全力推进西部国际服饰产业城建设。积极承接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服装服饰产业转移。瞄准“三类500强”企业,招大引强,力争签约一批、落地一批。
(四)建筑建材产业方面。加快建材产业园的建设,推动建材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投资建设集研发设计、部件生产、质量检测、物流配送、工程施工和运营维护等于一体的建筑产业发展。依托川东铸石、光亚塑胶等企业,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新材料上下游企业产业转移,引导建筑建材产业转型升级,把渠县建筑产业园打造成现代化建筑产业基地。
(五)机械电子产业方面。利用现有电子机械项目,积极 “走出去”,主动深入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开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等招商活动,着力承接一批转移项目,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光电显示、计算机零部件、智能终端制造、互联网信息服务及配套产业。
(六)智能制造产业方面。立足现有企业和业态,以制造原料、配件、模具加工为基础,围绕“智能”引导现有企业,向传统机械零部件-智能控制零部件-智能农业(工业)机械设备产业链发展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培育健康家电、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节能环保装备、高端农机等新兴产业装备项目,将渠县打造成为智能制造新兴地。
(七)文体康养产业方面。探索“农业+康养+文化+旅游+中医保健”模式, 整合旅游、文化、农业、特色花卉种植等优势资源,招引有实力、有管理经验的大集团,打造集康养保健、休闲娱乐、农业观光、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以医养教中心为依托对接洽谈工作,推动候鸟旅居产业发展。
(八)竹林桨纸产业方面。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的重要指示和全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会议精神,做好渠江竹产业文章,挖掘竹诗词文化,发展竹生态旅游,建设现代竹产业园,引进竹产品深加工等项目,传承发展刘氏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优化“一带两廊三片多点”竹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建设45万亩竹林基地,推进中顺洁柔竹产业项目落实落地。
(九)商贸流通产业方面。扎实开展“服务业强县”建设,壮大衣食住行等传统服务业,培育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文体旅游等支柱服务业,扶持教育培训、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成长型服务业。重点引进行业龙头,加快仁和国际公园商贸综合体和中国黄花﹒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建成投产;推动紫天“宽窄巷”、红星美凯龙、洲业汽车城项目建设;重点跟进西南毛纺交易中心建设和毛纺全产业链入驻。
(十)新经济、新业态产业方面。围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等朝阳产业,大力引进引领性产业方向的先进项目。积极引入现代金融、电子商务、优质教育、优质医疗等城市功能性项目,推动加快打造区域商贸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区域教育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版图。
七、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质效
(一)精心筹备活动。积极参加2020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2020川商发展大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活动,做响渠县品牌、提升“渠县制造”影响力,注重客商质量和层次。积极参加省市各项专题招商活动,配套开展渠县专题投资促进活动。
(二)深化以商招商。成立行业协会、运用好驻外商会、政协联谊会的信息优势、人脉优势,全方位开展“渠商回引”和“渠商回迁”工程,大力推广“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家门口就业”等模式,召开座谈会、“引老乡,建家乡”、“我的家乡在渠县”等联席会,吸引商会抱团集群回渠投资。
(三)规模集群招商。合理推动8个百亿产业群,准确把握“点—柱—链—园”产业招商内在规律,拓展国资结伴招商、产业成链招商、园区集聚招商、龙头企业招商、群体抱团招商等方式,促进重点产业集群梯次推进,落地落实。
上传人:胡琪森 审核人: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