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行政审批局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来源:县行政审批局
发布日期:2021-03-11
浏览次数:人次

​​    2020年,渠县行政审批局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深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9月24日,全县20个部门(单位)的210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划转至行政审批局,真正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走在了全市前列,截至12月31日,共办理行政许可事项3095件。实现了依法审批、规范服务,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化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机构改革后,210项行政审批分为投资建设、市场准入、城管交通、涉农事务、社会事务等5类,统一实行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工作模式,确保“一窗办”。按照“宜放则放”原则,将“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休学审批,个体工商户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3项审批事项,下放乡镇(街道)受理办理。将入园企业的审批工作下放给经开区自主办理,让入园企业办事不出园区。将“全县通办”“就近能办”“分中心受理办理”三张清单中的,户政业务、水电气、工商服务、婚姻登记等66项高频事项,变为“可办事项”下放给扩权赋能试点镇。

    (二)健全制度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健全了接件处理、协调配合、信息共享“三套机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规范审批流程,确保行政审批运转有序。加强对新公布的四川省行政执法流程标准、行政执法文书标准的学习和执行,全面提升行政许可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不断完善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监督反馈制、责任追究制等行政审批制度,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审批权下放后,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督查、专项整治、事后稽查和年终考核等方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革要求和建议,提高监管水平,有效减少权力下放后的风险,确保“放得下、接得住、办得好”。

    (三)创新特色服务,提升服务质效。重新编制“营商通”、“一窗通”等高频事项办事指南,进一步明确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办理流程。严格落实“容缺预审、限时办结、超时问责”制度,容缺事项涉及24类42项。编制公布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四办”清单,提升政务服务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省政务服务一体化服务平台3.0版升级打造,逐步将平台运用延伸至村(社区),切实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大力推广“营商通”APP,全面实现企业办照“011工程”(0见面、最多跑1次、1天办结)。加快“賨快办”APP建设,推出“智能秒办”“无感智办”等高频事项,打造同类审批在全市最快办结。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将个人征信查询、自助办税、自助签证、住房公积金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交通管理业务等群众办事热点纳入自助办理范围,实现了7×24小时服务不打烊。深入开展“局长进大厅”、“局长陪办”活动,实行重大项目“一对一”跟踪服务,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保姆式、秘书制服务。全面推出免费邮寄服务,开辟快递邮寄专窗,对于资料齐全的承诺件,办事群众只需留下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证件办好后免费邮寄给办事群众,真正实现“只跑一次”。探索建立“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双融合、双促进工作模式,在社会治理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互设综合服务窗口,将政务服务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深度融合,推动社会治理多元化。

    (四)强化监督评议,打造阳光政务。主动向社会公布县本级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共计185大项383小项,将全部事项纳入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办理,让行政审批在阳光下运行。组建营商环境治理专班,跟踪督办营商环境问题诉求,针对营商环境方面突出问题,强化执纪问责,每季度对涉及营商环境的县级单位实行逆排名,对排名靠后的单位全县通报,并扣减年度目标考核制分值,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全省行政效能视频监察系统运用,对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分中心实时监督提醒。建立“面对面”“背对背”评价机制,安装“好差评”评价器160台,其中乡镇便民中心及分中心89台,政务服务大厅71台。专人负责“12345”咨询投诉热线,统一处理群众投诉举报。制定政务服务“好差评”考评实施细则,对入驻政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进行月考核、季排名、年评优,切实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

    二、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我局虽然在推进法治政府方面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个别干部学习法律自觉性不够,有的到需要用法律的时候才临时学习;一部分干部学习法律不够系统,根据工作内容选择性学习法律;法制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三、单位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建设基本情况

    将学法用法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年终坚持述法。

    (一)坚持学法,增强法治思维。一年来,充分利用书籍、网络等途径,先后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法律法规,将法律规定运用到依法行政中,运用到日常管理中,运用到党风廉政建设中,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严格杜绝违法操作,违规运行。二是以集体学习着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健全法治工作队伍,完善法治学习制度,促进全局干部职工学法意识的有效增强。

    (二)坚持用法,树牢法治理念。一是严格要求,严格法律法规运用。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总体目标,深入开展工作作风专项整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县委具体规定;认真落实县委巡查反馈问题整改,主动配合纪检监察部门督查工作。二是提高认知,坚持全面依法履职尽责。法治思维是一种“潜意识”,即依法履职的意识,牢记职权法定始终放在心上,紧紧抓在手上,确保了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抓出成效,形成合力。

    (三)自觉守法,接受群众监督。一是严于律己,努力强化廉政自律。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不折不扣落实各级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公平公正,不断深化政务公开。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规定,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进一步完善行政权力公开制度,坚持依法审批,限时公开,及时调整的原则,公开政务信息。

    四、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完善行政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审批权行为的监督,强化对部门和人员的管理、监督;建立完善对行政相对人的监督检查制度,依法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建立完善群众举报违法行为的制度。用好12345政府服务热线,对举报人反映的问题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并依法及时作出处理。建立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三)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通过公共媒体、互联网等有效途径向社会公开本部门的政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对各项监督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