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列出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就业增收“任务清单” 18万劳动力,就业增收难点何在?
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1-07-30
浏览次数:人次

7月23日,是牛枯金里到宁波一家电子有限公司务工的第10天。这名来自雷波县谷堆乡洛戈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的大凉山姑娘,正在努力适应和以前不一样的工厂务工生活。“很感谢政府组织我出来打工。我的父亲已经去世,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和妹妹,这几年妈妈有一份公益性岗位的收入,虽然家里脱贫了,但是经济还是不太宽裕。现在我出来打工,我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牛枯金里对未来充满信心。

同一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会议通过两份与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就业增收相关的“任务清单”。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促进就业增收的有效方式,在“任务清单”中被反复强调。同时列进清单、明确任务数量和完成时限的,还有就近就业、技能培训等。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我省70%的大型及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集中在凉山,搬迁人口28万余人,其中劳动力18万余人,就业增收面临着哪些难点?如何让更多的“牛枯金里们”稳得住、能致富?

新需求与新难点

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近就业岗位不足

“如果没有出来打工,我家不会那么快脱贫。”截至今年6月,罗布尔古已在广东佛山务工整整3年。他曾是凉山州喜德县依洛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务工当年实现了脱贫。现在他的妻子也到佛山务工,夫妻俩一个月总收入能达到9000元以上。

有则尔合来自昭觉县谷曲乡拉哈村,小学文化,3年前由昭觉县输送到佛山悦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务工就业,目前每月工资5000元左右,在广东佛山打工期间学会了技术,开阔了眼界,信心满满。

“像这些因务工而脱贫,改变人生的事例,在凉山州还有很多。”凉山州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以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为例,该村坚持把发展劳务输出作为脱贫奔康的重要产业,2020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20余人务工就业,人均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为全村脱贫摘帽作出显著贡献。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事实证明,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安置点群众生活改善?

“坚持把就业增收作为首要之举。”4月1日召开的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治理工作推进视频会明确,要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发展产业吸纳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提高搬迁群众收入水平。

安置点的就业增收也面临着新难题。

4月中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抽派业务骨干组成专项工作组,实地走访凉山州美姑县牛牛坝、昭觉县沐恩邸社区等大中型集中安置点及西昌市部分中、小型集中安置点,调查了解劳务输出、就近就业、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情况。

4月下旬,凉山州委城乡基层治理办、凉山州人社局牵头,组织西昌学院132人组成调查队,历时近1个月,对全州200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劳动力就业信息情况进行全覆盖调研。

走村入户的调研中,一些影响到安置点搬迁群众就业增收的延续性、根源性、代表性问题逐步凸现。

“美姑县牛牛坝的一个扶贫工厂,可以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但是受技能水平、就业习惯等条件制约,只有270余人基本符合上岗要求。”调研发现,在安置点,就业结构性矛盾更突出。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参与调研人士介绍,安置点搬迁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低、就业技能差、择业能力弱,不适应流水线生产要求、不习惯企业按月结算工资等现象突出,导致搬迁劳动力与岗位需求之间难以匹配,有组织劳务输出和稳岗就业难。

就近就业岗位不足,也是就业增收的新困难。大型安置点周边配套产业普遍刚刚起步,全州220多个200人以上集中安置点中,配套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仅15个、扶贫车间(基地)11个,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交通基础等因素制约,短期内提供就近就业岗位有限。不少安置搬迁群众因为照顾家庭、就业习惯等原因,需要通过就地就业或居家就业等方式促进就业增收。

新举措与新思考

推出就业增收十条措施,列出五年就业增收规划

7月14日,牛枯金里和另外46名雷波籍老乡一起,在雷波县农民工服务保障中心组织下,飞赴浙江宁波务工。务工队伍里,石以牛洗和杨布日同样来自雷波县谷堆乡洛戈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

雷波县农民工服务保障中心主任阿苦牛古介绍,雷波县成立了促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就业增收工作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在县人社局,并落实就业局、农民工服务保障中心业务骨干专门负责。制定下发《雷波县加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部门派驻力量管理方案》,从全县各部门选派人员到集中安置点驻村开展工作。

“搬迁群众无业可就、无活可干,就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会直接影响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衔接。”省就业局局长王祎说。

从省到州到县,每一级人社系统都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群众就业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就业局、成都市人社局、凉山州人社局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就业增收工作凉山州专班”,奔赴凉山州盐源、普格、布拖、金阳、昭觉、喜德、越西、甘洛、美姑、雷波等10个搬迁任务较重的县,与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人员一起,再次调查核实安置点搬迁人口、劳动力和零就业家庭底数,并建成动态更新的实名制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库,后续的有序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实施精准就业创业培训、优化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做好就业形势研判和‘零就业家庭’动态监测等,都将有据可依。”王祎说。

依托清晰的数据,促进安置点就业增收政策很快出台、工作举措陆续推进。

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联合印发《促进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就业增收十条措施》,从“支持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就近就地就业、鼓励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延伸公共就业服务”六个方面提出10条硬措施,加大对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到凉山州人社局,雷波、盐源、普格、昭觉、布拖、金阳、喜德、越西、甘洛、美姑等县,分层级制定了安置点就业增收任务清单,不仅明确了具体的促进就业增收路径、举措,还列明了完成任务的具体时间、涉及的数量,以及考核督查等方法手段等。与往年的就业促进清单相比,充分考虑各地安置点数量、人口、劳动力等因素,“安置点”特色更加突出,更加侧重于对困难家庭劳动力的帮扶。例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定的“集中安置点就业增收到县工作组任务清单”,以每一个县为单元制定了具体任务,都包含协助当地做好“零就业家庭”动态监测、确保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凉山州的就业清单不仅有今年的目标任务,还对未来五年就业增收列出详细规划。

如何确保新政策新任务能落实落地?如何及时解决促进就业增收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组织的就业增收专班会继续下沉到布拖、昭觉等10个县。专门成立了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工作领导小组。对就业增收情况进行月调度、季督查、半年小结、一年考核。每个季度领导小组会召开会议,了解工作进展,查找问题症结,分析差距原因,根据情况调整工作举措和着力方向。”王祎说。(记者?刘春华)

观察员说

省政协委员、省特邀民生观察员石进:

要大力促进脱贫群众务工就业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劳务是促进农民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民“增收致富、脱贫奔康”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之一,在凉山州彝族聚居县,务工收入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劳务经济为凉山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基础薄弱、脱贫群众文化素质较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脱贫群众务工就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我建议:

一是扎实实施就业促进专项行动。持续深化与广东、浙江等省(市)劳务协作,加快实施脱贫人口就业提档升级计划和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培训计划,加大公益性兜底保障力度,促进民族地区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二是大力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将农民工纳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构建各级各类培训体系,政府主导,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开展定向、订单、岗前培训和异地稳岗培训。

三是大力支持返乡创业行动。加大民族地区落实返乡下乡创业的措施力度,开展返乡创业项目推介等活动,提升搬迁群众创业能力和水平。同时围绕民族地区资源禀赋、文化特色、产业基础等优势,培育、创建、发展一批有特色、有口碑、有规模的县域劳务品牌。

四是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农民工机构建设的督促和指导。进一步调整优化职能,配齐配强工作力量,不断提升服务保障工作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搬迁群众稳就业、兴创业、提技能、促增收。(记者 刘佳 整理)

文章转自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