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渠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1-07-08
浏览次数:人次

                                     2011年7月1日在渠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县长 苟小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渠县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四大奋斗目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30.46亿元,同比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3.77亿元,同比增长30.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21亿元,同比增长2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3.56亿元,同比增长17.8%;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3亿元,同比增长32.4%;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3.26亿元,同比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49元。
  一、着力产业培育,工业经济提速发展
  骨干企业迅猛发展。累计发展规模以上企业55家,比去年净增6家。筹集资金28.1亿元,支持重点企业技改创新。龙门峡北矿快速推进,石佛滩电站建设顺利实施。蓉生血浆建成投产,华新水泥余热发电全面竣工。兴达机械、奇龙石膏技改扩能如期完成,宕府王、润乾食品新上生产线顺利投产,优势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
  园区建设顺利实施。加速推进园区基础建设,全面完成三条干道硬化,如期实现“七通一平”。安置房A区顺利竣工,B区主体工程完成90%,工业经济集聚发展的平台初步建立。畅通企业入园绿色通道,新增4家企业入驻,“省级产业园区”创建步伐明显加快。
  渠县品牌发展壮大。成功培育省市“重守”企业15家,创建著名商标3件、知名商标11件。做大做强渠县黄花、宕府王呷酒、三汇特醋、刘氏竹编等“渠县品牌”,新确认川东铸石、川高电器等5个“四川名牌”,8个本土产品荣登第九届“四川名牌”榜。
  二、着力结构调优,现代农业整体提升  四区建设开篇出彩。强力打造天山村、宕渠新村和汤家村居民点,新改建民居167户,风貌整治3469户。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植黄花1.5万亩,新植柑桔2.3万亩。培育规模养殖场1402个,建成现代畜牧养殖小区143个,实现畜牧总产值32亿元,被确定为“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完成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七通一平”,农产品加工产业快速发展。
  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严格落实“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发展省市龙头企业15家,年销售收入9.1亿元;发展专合组织305家,年销售收入7.3亿元。培育特色产业基地60个,辐射带动农户10.7万户,成功创建“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狠抓劳务经济开发,全县共输转农村劳动力39.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3.2亿元。
  农业基础全面夯实。整合资金4.6亿元,大力推进“低改、天保、水保、小农水”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刘家拱桥水库,整治病险水库5座,维修山坪塘208口,新建微水工程480口,新建渠道93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8.4万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土2.6万亩,新增有效灌面3.2万亩,农业综合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荣获“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
  三、着力繁荣商贸,第三产业不断壮大  城乡商贸活跃兴旺。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改建乡镇农贸市场26个,建成“标准农家店”160个、配送中心1个。积极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活动,实现销售收入1.37亿元。百货大楼改建项目竣工营业,万兴综合农贸市场即将投入使用。成功组织渠县首届美食购物文化节,“节日经济”效益日趋凸显。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强化外贸企业培育,新增获权企业1家,全县累计19家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实现自营出口890万美元。积极开发海外劳务输出,全年外派劳务212人(次)。强化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全县各类银行机构贷款余额44.67亿元,同比增长17.3%;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8.18亿元,同比增长12%。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1亿元。全面完成賨人谷、文庙、马鞍山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刘氏竹编荣获全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第三名,龙潭老龙村被授予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成功承办达州市第五届乡村旅游节暨渠县首届賨人文化节,“賨人”特色旅游初放异彩。
  四、着力基础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启动渠城和44个乡集镇、12个建制镇总体规划修编,完成15个中心村规划方案。西区二期建设全面完成,东区一期开发加速推进。383亩城市建设用地成功拍卖,政府土地收益6.31亿元。渠江二桥东西引桥、主桥下部结构基本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竣工投产,西岸堤防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城市雨污分流工程全面完成。强力整顿城乡建设秩序,违法违章建设得到有效遏制。
  城乡路网日趋完善。新建通村水泥路707公里,新建断头路113公里。“国道318线渠县段、省道营渠路”大修工程全线竣工,龙潭景区和马鞍山旅游公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渠城道路路面油化顺利完成,县中心客运站如期竣工。“南大梁”高速公路渠县段开工建设,“达营高速”纳入全省高速路网规划。
  人居环境更加适宜。大力实施“五十百千”和“1521”环境优美示范工程,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4个。注重体现川东民居风格,投入资金1.2亿元,完成主城区部分街道风貌整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省级生态村2个、市级生态村3个、市级生态家园40个。
  五、着力扩大开放,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全面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设置政府工作部门25个。加快实施财政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能力有效增强。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成乡镇敬老院体制改革,养老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变现资产1690万元,安置职工873人。
  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强化向上争取力度,90个项目获得国家和省上支持,为地方经济加快发展注入资金2.19亿元。强力推进“四个一批”项目建设,60个重点项目有效实施,完成投资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5%。编制“十二五”重点项目286个,计划总投资690亿元。
  招商引资全面拓展。广泛开展区域合作,与重庆市大渡口区签订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成功举办渠县承接重庆产业转移推介会,组团参加西洽会、渝洽会、西博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签约项目29个,到位资金39.9亿元,同比增长46.4%。
  六、着力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教事业蓬勃发展。培育省级科技支撑项目3项,申报国家专利24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县高考本科上线2487人,上线总数居全市前列。强化校舍危改力度,改造中小学危房35860平方米。投资5140万元支持城区学校扩容,新建校舍36700平方米。全面落实“两免一补”,补助农村贫困生生活费1205万元,发放助学贷款191万元。
  文体广电齐头并进。全面建成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5个农家书屋、1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如期完工賨人文化陈列馆和“恢复文庙”三期工程。大力繁荣本土文艺创作,成功演出大型原创民俗风情剧《賨人》。积极参战省十一运会,取得了5金14银的优异成绩。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深化电影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发展活力得到增强。
  人口卫生协调推进。巩固新农合发展成果,全县参合率达96.02%,49.3万人相继受益。大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县医院急门诊大楼和住院部外科大楼主体工程即将竣工。整顿人口计生秩序,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全年共出生人口1211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
  七、着力改善民生,发展局面更加和谐  惠民助民更加深入。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217万元、农作物良种和农机购置补贴6631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366万元。扎实推进安居工程,建成廉租住房504套。积极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1722万元。成功迎战“7·18”特大洪灾,紧急转移受灾群众20.8万人,及时下拨救灾资金1500万元,补助重建资金7174.4 万元,完成灾后重建1918户,维修5788户。
  社保体系不断完善。“五项保险”参保总数19.6万人,发放基本养老金3.13亿元。城镇新增就业4036人,实现再就业2052人,安置“4050”就业困难对象5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稳步扩大城乡低保,全县低保总数达82803人。妥善处置“智障劳工”事件,成功解救被拐智障人员12人。
  安全信访持续稳定。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6起、死亡21人,同比分别下降1.5%、22.1%,安全生产总体态势持续平稳。扎实开展“信访积案清仓”行动,县级领导共接待来访群众94批135人次,受理群众来信来访873批1808人次,息诉息访率达85%。
  民主法制有力推进。自觉接受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63件代表建议和125件委员提案按期办结。深入开展普法教育,“五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先后办理法律援助457件,完成人民调解3099件。深入开展“打黑恶、反盗抢、治乱点”专项行动,全年共办结各类刑事案件308件,有力推进了“平安渠县”创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
  审计、档案、统计、外事、侨务、人防、县志、保密、民族、宗教、对台、老龄、残疾人、妇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渠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一年、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是社会事业全面协调进步的一年、是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驻渠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还需提高;二是城乡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交通、城建等重点项目建设还需加强;三是企业改制压力较大,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四是农村发展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难度较大;五是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凸显,维护稳定的压力仍然较大;六是发展环境不够优化,作风建设、效能建设亟待加强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着经济发展企稳向好、省市政策更加有利、区域合作日趋紧密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宏观形势复杂多变、要素制约日益突出、外部竞争更加激烈的现实挑战。立足渠县发展实际,科学研判发展形势,我们深切认识到,只要顺应了新形势就一定能够创造新优势,只要抓住了新机遇就一定能够促进新突破,只要战胜了新挑战就一定能够实现新跨越!
  2011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十一届四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扣“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围绕“四大奋斗目标”,突出项目建设主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扩大社会投资消费,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确保“十二五”开局良好。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5%;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46%,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6亿元。做好2011年工作,我们要力求在四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力求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立足生态、资源和后发优势,按照“做特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以特色型农业为基础、资源型工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体系。
  ——力求在拓展发展空间上实现新突破。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块,全力构建经济发展战略平台。梯次推进产业基地、工业园区、旅游风景区等项目开发,努力把渠县打造成“渝广达”发展带的前沿阵地、产业承接的重要平台、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
  ——力求在破解发展难题上实现新突破。全力突破发展“瓶颈”,增强发展保障能力。通过开展土地利用总规修编、完善投融资体系、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等措施,努力缓解能源、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
  ——力求在共享发展成果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更加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发展民生。建立健全民生工作长效机制,努力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真正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一、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努力在项目谋划上做文章。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规划、东部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围绕国家、省“十二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认真开展项目谋划,力争使更多项目挤进国家和省上的“大盘子”。重点抓好华电1×100万千瓦循环硫化床、70万吨真空制盐、渠江流域治理等项目前期工作,为“十二五”期间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努力在项目争取上下功夫。准确把握国家项目资金投向,认真研究财政、土地、产业等政策动向,进一步健全项目工作机制,落实项目争取责任。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人文”等优势,加大“跑部、跑省、跑厅”的工作力度,力争使更多的项目资金投放渠县。立足发展实际需求,以“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等为主攻方向,努力把东城供水工程、职业中专教学楼、土地整理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等纳入国家投资计划。
  努力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积极主动融入重庆,深化与重庆大渡口区的对接合作,力争在资源互补、产业承接、项目引进、人才培训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深入研究招商引资的新特点,充分利用西博会、渝洽会、广交会等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推介渠县。准确定位招商引资的重点区域和主攻产业,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开展组团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努力在工业、农业、商贸旅游、城市建设等领域引进一批项目入驻渠县。
  努力在项目推进上见成效。加快建设一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千方百计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强力推进80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投资46亿元。全面完成工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农村饮水安全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刘家拱桥水库、龙门峡北矿、“南大梁”高速公路、东区三期、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东城供水、望石路大修、工业园二期、保障性住房等新上项目,努力在全县形成更多的投资增量。
  二、坚持以产业培育为载体,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全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启动供水站、污水集中处理站项目建设,加快标准厂房、信息平台和配套服务建设,促进入园企业快速发展。启动园区二期基础建设,全力创建“1525”省级园区。支持华新包装、本草堂药业、佳灵通、品信机械等企业入园,努力形成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现代物流集聚发展的综合效应,力争园区工业生产总值达3亿元。
  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龙门峡北矿、石佛滩电站建设,积极实施12家煤矿企业技改扩能。全力推进地方电力改革重组,切实抓好渠县西城和三汇石佛110KV输变电站建设。支持华新水泥资源整合,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加快濛山天一白酒项目建设进度,力促汉碑酒业等企业尽快实现“退城进园”。支持品信机械小型挖掘机生产线建设,帮助宕府王食品特色泡菜做特做大。抓紧引进玄武岩纤维生产线项目,力促立亚达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渠县。
  全力培植骨干企业集群。立足资源优势、区位特点、环境容量、产业潜能,抢抓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良机,大力引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等新兴产业,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 家。完善“扶优促强”政策体系,强化“五大产业”支撑作用。鼓励华电、华新、川铸、润乾、宕府王等骨干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产品生产从高碳转向低碳,产品品质从低端走向高端。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力筹措改制资金,妥善安置企业职工。
  三、坚持以三化同步为目标,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五个重点,纵深推进中滩乡天山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抓住“灾后重建、景区打造、移民搬迁”等有利契机,全面完成“1+10”新农村建设攻坚任务。继续推进“中望”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确保年内完成示范片75%以上的建设任务。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力做好富士康招募工作,重点帮助失地农民再就业,力争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输转农村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5亿元。
  切实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强力推进基地规模化,做大黄花、柑桔、生猪等特色产业基地,新发展黄花3万亩、新发展柑桔2万亩、新建现代畜牧养殖小区87个。大力实施田土改造工程,实现产业基地标准化;大力实施“五良”配套工程,实现品种标准化;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实现技术标准化;大力加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实现设施标准化。积极推进经营产业化,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发展专合作组织50个,创建省级农业品牌2个,建成农产品交易市场120个。
  切实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引进水务发展市场运作机制,组建渠县大禹水利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加快推进刘家拱桥水库建设,启动大义、白兔2个中型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渠江、流江河”堤防工程,全面完成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积极实施三汇、涌兴等场镇饮水安全工程,确保解决4.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中型渠系配套工程,新建渠道15公里,新增蓄引提水能力240万方,新增有效灌面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公里。继续抓好“天保和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8.4万亩,新造林1.8万亩。启动4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力争新增耕地5200亩。
  四、坚持以市场建设为平台,繁荣壮大第三产业  大力抓好市场建设。编制完成服务业和物流发展规划,设立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科学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开工建设凯歌物流配送中心。启动大型综合商品交易市场和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建设,培育年销售额上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2个。积极发展“渠城西区和东城新区”新兴商业圈,大力推进万兴美食城、东城半岛等商区建设,重点抓好“旱桥家电一条街”、滨河路美食街等专业市场。引进苏宁电器、新世纪百货等知名企业入驻渠县,不断提升购物环境和消费档次。
  大力促进城乡消费。壮大发展“节会、节庆”经济,适时举办展销会、美食节、啤酒节、房交会等营销活动。进一步改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新建乡镇农贸市场5个。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认真实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惠民工程,基本实现“农家店”全覆盖,力争销售“下乡机”超亿元。强化粮食、猪肉、食用油、化肥等重要商品价格监控,保持城乡市场物价稳定,确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左右。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养疗健”,科学制订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大力实施精品旅游战略,全面完成賨人谷AAAA景区创建。不断提高接待能力,启动賨人谷旅游酒店建设项目,力争万兴四星级酒店成功创建。全方位推介本土特色旅游商品,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大力拓宽增收渠道。发挥财政调控作用,培植新型财源,壮大骨干财源,开辟后续财源。推进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强化重点税源监控,严厉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罚缴分离”,强化非税收入征收,严防财政性收入流失。加大转移支付争取力度,力争更多项目、更大资金投向渠县。
  五、坚持以基础建设为支撑,增强跨越发展后劲  切实强化城乡规划管理。全面完成渠县城市总体规划、12个建制镇总体规划、44个乡建设规划修编、文峰山公园控详规划。抓紧做好全县新村总体规划,力争2012年实现新村规划全覆盖。加快实施三汇镇综合开发,形成南北呼应的城镇发展格局。严格规范建设行政执法,依法查处违法违章建设,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
  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东区一期建设,抓紧实施东区三期开发。强力推进渠江二桥建设,力争年内竣工通车。支持“科华首座”加快建设,适时启动东区二期开发。融资贷款2亿元,实施土地整理500亩。尽快启动西岸堤防延伸至职专工程、后溪转盘至新营渠路通道工程。开工建设东城供水工程,绿化亮化马鞍山公园。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450套,棚户区改造417户。
  切实完善城乡交通路网。加快推进“南大梁”高速公路建设,力争“三年通成都、四年通重庆”目标如期实现。全力抓好城北迎宾大道前期工作,谋划启动环城公路建设。实施国道318线卷硐至渠城道路大修改造,动工整治“望石公路”。强化县域公路日常养护,力争把“望石公路”纳入国省道管理。尽快启动渠江航道升级工作,积极开展“达营”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继续深化农村断头路建设,力争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切实优化城乡人居环境。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五乱”治理和“七进”活动。扎实抓好城乡风貌塑造,探索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全力办好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场会。认真开展“卫生、文明、园林、环保”城市创建,启动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宁静、节能减排、环保基础设施”六大工程,着力打造“五边风貌”,努力建设生态渠县,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六、坚持以民生改善为根本,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积极发展科教事业。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力争申报省级支撑项目3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启动渠县中学东校区建设,全力做好渠江二小、三小扩容和天星三小迁建工作。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继续实施“三名”工程,努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积极抓好人口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化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升卫生应急防控能力,重点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加快推进县医院急门诊和外科大楼建设工程。支持县中医院创建二甲医院,力争建成“国家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深入实施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计生奖励扶助政策,确保年内出生人口控制在13900人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84%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
  积极繁荣文体广电。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完成215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免费开放渠县博物馆。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积极备战市第二届运动会。全面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启动实施数字化整体转换。深入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力争全面消除广播电视覆盖盲区。
  积极完善社保体系。深化基层劳动保障体系建设,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延伸社保服务领域,开设32个社保费用征收网点。严格劳动执法监察,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做好劳动维权工作。健全城乡救助体系,扎实做好优抚安置。适时扩大城乡低保,努力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积极推进平安创建。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拓宽群众诉求渠道,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全面启动“六五”普法,不断提高干部群众法律素质。认真开展人民调解,大力实施法律援助。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七、坚持以强化服务为宗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牢记宗旨,努力建设情系百姓的为民政府。坚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在推进经济发展中关注民生;在城市建设进程中维护民利;在强化社会管理中体恤民情。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做到问政于民;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实行社会公示制度,做到听政于民;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政府信息公开,做到议政于民。
  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尽职履责的法治政府。认真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力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自觉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务公开、行政问责、过错追究等制度。规范政府决策程序,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真正做到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
  善谋实干,努力建设创新求进的务实政府。强化对经济政策、创新手段、先进经验的学习研究,努力探索推进渠县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深入条件艰苦、矛盾集中的一线了解情况,现场办公解决具体问题,坚决杜绝作风漂浮、脱离群众、麻木不仁等现象。全面落实“预决算制”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考核,以目标倒逼进度、以督查倒逼落实,确保县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提升效能,努力建设勤政快捷的高效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巩固“两集中、两到位”,尽快建成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真正实现审批提速、服务提效、效果提质。完善县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企业、客商、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办事服务平台。严查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特别是对破坏企业生产经营、阻碍项目推进的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强化部门协作和效能问责,坚决克服推诿扯皮、各自为政等不良现象,倾力打造一流政务环境。
  从严治政,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廉洁政府。全面落实政府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体系。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重大项目的全程监督,确保重点工程都成为优质工程、廉洁工程、民心工程。认真开展廉政监察、效能检查、审计监督,从严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违法案件。强化政府工作人员政治修养,增强廉洁从政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树立恪尽职守、公正廉明、甘于奉献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渠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渠县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更不容错过!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是新形势下的时代要求;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是全县人民的热切期盼!让我们在中共渠县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爬坡实干、克难攻坚,为尽早实现“四大奋斗目标”,为不断开创渠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重守”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2、农业“四区”:新农村示范片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园区、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  3、万村千乡工程: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国培育25万家乡、村两级“农家店”。  4、“五十百千”:全省在2010年评选5个城市、10个县城、100个乡镇、1000个村庄的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建设。  5、“1521”:全市在2010年评选1个城市、5个县城、20个乡镇、100个村庄作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  6、“四个一批”:竣工投产一批、抓紧建设一批、力争开工一批、积极储备一批。  7、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8、五项保险:指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9、五大产业:煤电、建材、盐化工、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  10、“1525”:到2012年,全省建成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产业园区1个,超过500亿元的产业园区5个,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25个。  11、三化同步:指基地规模化、建管标准化、经营产业化。  12、新农村综合体:人口聚居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体现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农村新型社区。  13、“1+10”:即1个新农村综合体,10个新村聚居点。  14、“五乱”:垃圾乱扔、摊点乱摆、广告乱贴、车辆乱放、工地乱象。  15、“七进”活动:进机关、进社区、进村社、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进家庭。  16、五边风貌:指“公路边、铁路边、河流边、湖泊边、城镇边”风貌打造。  17、“三名工程”:名校、名师、名校长。  18、预决算制:对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今年重点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列出完成时间和具体措施,建立工作“明细账”。  19、两集中、两到位:即部门行政审批向一个股室集中,行政审批股室向政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进入政务中心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工作人员行政审批授权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