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渠县立足乡镇“有田无人种、种粮不赚钱、流转成本高”等实际,充分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职能职责,优化基层社网络布局,创新推行“基层供销社土地托管”模式,整合生产要素、服务资源,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切实破解全县土地撂荒难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社联动”共建土地托管平台。通过整合政府服务力量和社会资源,建立“村(社区)供销社社会资本”三社融合发展的土地托管平台,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托管服务。一是村(社区)党组织牵头引领。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头雁效应”和“带富能力”,引导党员干部入户宣传,广泛征求农民意愿,摸清农户托管服务需求,带头参与土地托管服务,当起“甩手掌柜”,打消群众的思想顾虑。二是供销社牵线搭桥。县供销社牵头指导,县农资公司出资入股,合办合建为农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庄稼医院等组织,建立土地托管的基层组织、经营服务网点共130余个,建设土地托管服务中心,形成覆盖全县乡镇的土地托管服务体系。三是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抢抓全县招商引资政策红利,积极引进中化集团、史丹利集团、山西凯盛集团、四川帮豪等龙头企业和专家级技术团队,引导企业、个体工商户共同参与土地托管平台建设,提供科学化运营服务、智能化田间管理。
“三化建设”健全平台运行机制。聚焦粮食生产“高产、高效、高收益”标准,突出以规模化种植、智慧化管理、品牌化运营“三化建设”,推动土地托管平台高效运行。一是实行“规模化”种植。依托土地托管平台,整合种粮大户、普通农户土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购置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用机械,推行全程机械化作业,实行土地成片规模化经营,切实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实施“智慧化”管理。建立中化MAP工作站,通过遥感卫星实时监测被托管土地,对影响农作物长势的病虫害、天气等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业主,指导业主科学采取应对措施,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做强智慧农业。三是实现“品牌化”运营。充分运用国沃农业、帮豪种业等龙头企业品牌化效应,引导全县种植大户与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行“五个统一”(统一种子、统一监管、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使用规定的注册商标销售,增强产品质效,有效解决生产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三式托管”助推服务提质增效。采取订单农业的办法,根据农户需求,推出“经营托管”“全程托管”“环节托管”3种有效的土地服务模式,让土地托管平台当好“田间保姆”。一是“经营托管”补齐生产技术短板。渠县香椿、联丰等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保底收益价格产品销售收益分红的方式,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盈利后分户分红,流转土地农民,除受雇合作社打工外,退出土地经营活动。二是“全程托管”解决劳动力匮乏难题。农民签订土地全托管协议,将土地委托给托管平台进行经营管理,为农民提供从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和销售一条龙的全程式托管服务,全面开展农资供应、配方施肥、统防统治、代耕代种、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产品收储加工销售等农业生产服务,让农户真正当上“甩手掌柜”。三是“环节托管”提供订单式上门服务。托管服务平台针对部分自耕自种的农户的实际需求,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不同环节、不同内容的一个或多个助农服务项目,例如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储、代销等服务项目,做到不论农民在什么时候、什么环节需要什么服务,托管服务平台就及时将相应服务送到农民手中,真正当好“田间保姆”。(渠县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