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积极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
来源:渠县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2-04-19
浏览次数:人次

  渠县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在全省靠前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织密耕地保护责任网,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倾向,破解“荒田、占田、毁田”难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高站位精心部署,构建耕地保护监管网络。渠县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结合实际、科学谋划,研究出台《渠县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方案(试行)》,按照“先期试点全域推广”模式,20221月起在中滩、宝城、新市、有庆4个乡镇进行“田长制”试点,7月起在全县全面推行。全县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田长制,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县级总田长,县委常委包片负责,全面夯实各级党委、政府保护耕地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以完善制度、强化监管、严肃查处为手段,将监督管理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构建起覆盖全部、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耕地保护监管网络。

  严要求高效推进,筑牢田长制工作基底是健全组织体系。目前,渠县设有县级田长11名,4个试点乡镇共设置级田长38社区级田长277组级田长326名,逐级明确职责范围,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各级田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责任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制度。配套制定考核制度、巡查制度、信息管理制度、会议制度、督办制度五项制度,构建权责明确、保障有力、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三是全面宣传发动。广泛宣传耕地保护和“田长制”工作,设立田长制公示牌,公开田长姓名、职责、耕地分布示意图、举报电话等信息,形成全社会关注、公众参与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良好局面。

  多举措全面发力,加强耕地保护监督管理。渠县采用“疏、堵、复、整”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田长制工作,全力抓好耕地保护。一是积极疏导产业,减少耕地占用。积极引导产业发展上山上坡,结合全县竹产业11万亩发展目标,开发利用荒山、荒坡、房屋前后等未利用地发展竹产业,不新占用耕地,确保耕地“绝对稳定”。

  (宝城镇马鞍村栽种黄竹)

  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堵塞监管漏洞。加大耕地巡查力度,早发现,早制止严肃查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切实堵塞各个环节漏洞,确保“农地农用、粮地粮用新市镇三堡村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近200亩种植草皮,现已立案调查,业主方正在整改恢复,为春耕生产奠定基础。

  (新市镇三堡社区非粮化查处)

  三是积极恢复耕地,实现进出平衡。结合“田长制”工作,大力开展耕地恢复整治工作,印发《渠县2022年耕地恢复整治工作方案》,对低效园林地、撂荒地进行复耕,栽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粮食作物,全县计划恢复耕地3万亩以上,确保耕地进出平衡。目前,中滩镇、宝城镇两个试点乡镇已恢复耕地3954亩。

  (中滩镇花园村耕地恢复整治)

  四是实施土地整治,增加耕地面积。全县12个招商引资土地整治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预算投资2.31亿元,建设规模13.41万亩,预计新增耕地0.85万亩,新增耕地率6.36%;积极申报4个省级投资土地整治项目,预算投资0.54亿元,建设规模3.14万亩,预计新增耕地0.13万亩。

  (清溪场镇建国社区土地整治项目)

  (供稿:雷凤华编辑:聂俊芳审核: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