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审计机关大数据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渠县审计局
发布日期:2022-05-13
浏览次数:人次

  审计信息化对大数据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大数据思维,加强数据采集和管理,提升大数据审计能力,是科技强审的必要支撑。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审计机关存在着诸多难点和痛点,人才资源不足、数据分析方法不优、技术设备资源与审计需求不相匹配的瓶颈,限制了大数据审计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才资源严重不足。大数据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较高,审计人员须在掌握传统审计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对数据分析技术有深入的了解与掌握。以县审计局为例,全局共有审计干部50余人,而参加过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人员仅仅才3人,占比6%。熟练运用大数据审计的人员严重不足。

  二是数据分析方法不优。大数据审计包含了查询分析、统计分析、多维分析、挖掘分析等多种分析技术。目前,县审计局的大数据审计虽经过2019年预算执行全覆盖数据分析起步后连续几年大数据分析经验的积累,但先进市县审计大数据分析相比,仍处于初始积累经验阶段。采用较多的是简单查询、对比和关联分析,数据分析应用的工具主要依靠数据库软件,缺乏大数据集合和横纵向模型建立,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利用较少,难以满足当前信息化审计需求。同时,作为审计辅助手段,大数据审计在推广过程中仍以单个项目、单项资金为切入点,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难度增大。

  三是技术设备与审计需求不匹配。大数据审计对数据安全和信息设备要求高,当前俄乌局势对信息安全再次警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审计数据分析迫切需要尽快完成国产化技术改造。同时迫切需要完善联网审计平台,提升安全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可以安全存储密集型、大容量数据。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的几点建议:一是加强大数据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在现有审计人员中选取计算机人才和业务骨干,将优势力量加以整合,建立一支数字化审计的团队;同时加快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积极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信息化审计等相关课程培训,提升审计人员大数据思维以及数据分析能力。在保障信息安全的有效前提下,可通过适度外包等方式充分利用与整合外部资源。二是审计项目要引领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政策指引和鼓励措施,充分调动审计人员开展大数据的积极性,探索数据分析新技术。强化审前立项研究,提前研判审计项目可能涉及到的电子数据及涉及部门,提高大数据审计技术与审计项目匹配度。同时加强统筹,整合资源,协同作战,实现审计“一盘棋”。三是加大大数据审计软硬件投入和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工作,完善大数据审计平台,并以平台为基础构建案例库,更加高效地利用审计平台实现审计全覆盖目标。统筹好大数据审计技术设备的更新与迭代,利用金审三期的推进,为深化大数据审计提供硬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