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渠县教育事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牢牢抓住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大主题,紧扣发展确定目标,基于问题推进改革,统筹加快实现“两满意一目的地”的办学目标。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坚持分类考核、相近学校比较原则;坚持过程督查、终结考核并举原则;坚持检查评估与激励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立德树人,育人为本,质量优先的原则,制定《渠县学校综合目标考核方案》,科学评价学校工作。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提升全县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水平;对照“七大”重点工作,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查摆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并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改成效。针对1200人以下的中职学校,制定“一校一策”专项规划,2021年9月,已停止岩峰职中、静边职中秋季招生资质。迁建渠县职业中专学校,全面启动中国西部匠谷(渠县职教产业园)项目建设,推动渠县职业教育中心快速发展。
深化素质评价改革。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综合性评价;对学生出勤、学习态度、学业水平、文明习惯、品德水平等方面进行等级评定。
推进学校布局调整。2020年8月,对全县教育资源调研,起草、多次修改《渠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2021年3月4日经县委常委会会议审定印发实施,系全市、全省最早审定并实施。投入资金43.9亿元,实施渠县中学高中部等“十二新两改一扩”15个项目。截至目前,撤并3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36所、村小93所;附属幼儿园独立办园11所;实施“名校”办学模式2个,组建教学联盟2个。有庆寄宿制学校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行“名校”,实行“1X”捆绑聚合优质师资,实施住宿、寄宿生早晚餐、定制交通等三大补贴,实现特色发展、个性发展、错位发展;省政协、省教科院及市、县领导到该示范区调研考察,赢得普遍好评。2021年,布局调整工作获省教育厅、财政厅500万元奖励,《达州先锋改革报》、学习强国等媒体作了宣传报道。
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该县今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5年整体实施,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
规范民办义务教育。该县现有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4所,其中,纯小学14所,纯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6所,十二年制1所,完全中学1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统筹推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202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该项工作,并印发了《渠县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方案》。县教育局成立“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班”,通过讨论会、征求意见、动员工作等,推进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小规模学校自动退出,研究制定收费管理办法,规范收费管理行为。政府投入1759.8246万元,购买学位5289人;减招生计划1358人;学籍坚持“只出不进”原则;加大公办学位供给,制定《渠县“小弱差”义务教育民办学校退出方案》等,民办义务教育得到了规范发展。截至目前,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小学生3386人,在校初中学生7481人,在校学生占全县7.19%(较去年减少8.51%)。
建设终身学习体系。依托四川省渠县职业中专学校师资、设备等职业教育优势,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工和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等工作,开展退役军人专业项目培训等。教师进修校举行各种社区教育活动,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2000余人次,增强其致富造血的能力,助力乡村振兴。渠南街道小山社区通过开展“新农”夜校,以“夜学活动周”的形式,主推学习现代化农业技术,培养现代化新农户学习新思想、善用新能力、创建新模式,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提高社区现代化农业技术。
深化督导体制改革。健全教育督导机构设置。成立以县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任主任,县政府联系教育工作的副主任、县教育局局长任副主任,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等16个部门(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人民政府设立教育督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县教育局教育督导股,承担日常工作和具体工作落实。全面落实教育督导职能,强化督政、督学、评估考核职能,强化对乡镇(社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督导,创新督学聘用方式,提升督学专业化水平等。2021年以来,随机督导学校10所、综合督导40所,五项管理及双减工作专项督导177所,专项督导公民办幼儿园51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