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江街道办】胜利社区“五民”工作法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1-31
点击数:人次

  一、基本情况

  胜利社区农具厂家属院位于为后溪街18号,该小区类似四合院形状,较为封闭,院内面积约500余平方米,房屋建成约为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有六个单元,220余户常住户。由于建成时间长,小区基础设施陈旧,环境杂乱,下水管网已不堪重负常年堵塞,电线老化像蛛蛛网散乱无章,消防设施设备严重缺乏和破损,部分设施严重损毁失修,已经完全失去原有功能

  二、主要做法

  为把老旧小区改到居民心坎里,改出居民生活幸福感,社区以五民工作法扎实推动小区改造提升。

  (一)摸清现状,现场踏勘察民情

  为详细摸清改造小区现状,改造前社区联合改造实施单位县住建局、城投公司,在熟悉小区情况的老住户的指认下,对农具厂家属院的下水管网位置走向,强弱电线路布设情况,消防设施及相关安全隐患等进行了3次现场踏勘,为改造的安全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广泛宣传,问需点单集民智

  为了将小区改造成居民满意的样子,社区根据小区现状和居民需求,在改造前召开院坝会,进行了积极动员和广泛宣传,让小区群众知晓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内容意义好处,并征求居民住户对改造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在走访征集中,居民希望能够将电梯、电动车充电桩、小区大门等纳入改造整体实施,比如居民郭贵兵等一行多人反映想将所有楼院的栏杆新刷一遍漆,几个单元的顶楼楼梯口存在漏雨现象。为此,社区将居民诉求积极与实施单位协调衔接,对最初的实施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最终在居民认可的方案下开展改造,做到了群策群力、支持参与。

  (三)重点突破,联合整治解民忧

  小区在改造前,小区没有大门,院内停放住户和外来车辆多,无法管理,整个小区拥堵不堪,不仅影响了美观,并且经常性的引发矛盾纠纷。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有9个车位,但是小区业主拥有车辆的至少在50户以上,如果要兼顾停车,让原本就狭小的院子将更加拥挤,为此,社区召开居民大会商量整改方案,最终确定取消所有停车位,改建文化长廊方案,但改建文化长廊方案仍个别有车居民强烈反对,在社区的耐心劝说和联合交警等有关部门合力整治下,群众齐力对抗,改造方案终于得于实施。

  (四)应改尽改,空间亮化顺民意

  在小区改造实施中,我们坚持“群众急需、因地制宜、应改尽改、亮化实用”的原则,对小区的院墙、地面、楼道等公共空间进行了功能提升和焕颜扮靓。通过改造,目前小区内增设电梯5部,极大方便了居民上下楼;在院内打造文化长廊1个、绿化花台3个,为居民增加休息聊天空间;并在小区进入廊道打造法治文化墙,寓意小区法治精神;小区安装上门禁和监控室后,让居民更加安心了,通过这些清单式改造,小区环境大变样,居民幸福感大提升。

  (五)党建引领,排忧解难暖民心

  老旧小区改造是重点民生实事,为协调解决好改造中的焦点问题和提升居民的参与度,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推进改造项目,把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活动相结合,结合小区实际问题和居民需求,社区定期党委会研究改造问题,启用“42”微治理体系,发动党员、楼栋长、包联干部积极征集诉求入户30余人次,调解改造前中矛盾纠纷6起,切实为小区改造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同时,县级领导、住建局、街道办也多次现场调研指导,让居民感受到了各级的关怀用心,暖了居民的心窝。

  三、取得成效

  (一)小区环境大变样

  改造后,小区大院全部铺设地砖,院内种了绿植,路灯更换了马灯,院内外墙去污除垢重新粉刷成了朱砂红,管线规整入管,对空调外机包装入箱,商户标牌统一规范设计,改变了之前路面坑坑洼洼、电线凌乱、环境昏暗情况,现进入小区,感受到的是舒心、爽量的环境。

  (二)服务功能大提升

  除了环境的靓化外,小区改造增加了充电桩,可满足居民日常电动车充电需求,私拉乱接得到彻底治理,用电安全的得到保障,同时小区打造文化长廊后,居民经常下楼聊天休息,更是召集小区居民议事说事的平台,小区居民公共服务空间得到了拓展提升。

  (三)自治活力大激发

  本次小区改造,社区充分发挥“共同缔造”理念,从改造之初就让小区居民参与其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小到一块砖,大到一扇门,改造的每一步都融入了民愿民意,充分激发居民群众热情,使其找到归属感及成就感,充分激发小区居民基层群众自治意识,为下一步小区的自管委成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环境、意识双提升,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的同时,真正做到了“好看”“好住”“好舒服”,让幸福感、满意度在老百姓家门口悄悄“升级”。下一步社区还将重心植入党建文化,通过党建引领带动社区基层治理更上新台阶,融入红色文化,全方位提升居民自治参与度,提升素质品德,共同维护自己的家园。

  审签领导:蒲海源,党委副书记

  摘编: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