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为抓好粮食安全,稳住农业基本盘,定远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首位,以“四敢三大”活动为抓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四三”工作法,行“粮心大事”,确保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一)扛牢粮食安全责任,践行使命初心。
一是从严落实主体责任。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抓面、村党组织书记抓点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二是逗硬督查考核管理。将粮食安全列入年度村级考核目标,定期召开专项督察,倒逼工作落实。同时将“四敢”、“三大”主题活动与粮食安全相结合,要求全镇上下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切实守好农业生产基本盘。三是强化示范引领带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牵头,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主动认领粮食生产示范任务,增强示范带动效益,持续激发群众种粮意愿。目前已打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5个共900亩。
(二)深挖粮食增产潜力,提振发展信心。
一是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渠县汇兴产投实业有限公司”,集中流转土地10000余亩,发展优质水稻连片种植,保障全镇主粮作物耕种面积。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9家,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有效推动小农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现代化农业过渡。二是推广新型高效栽培技术。持续深入推广“中稻再生稻一体化”、“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手把手”现场教学栽种技术,“点对点”帮助解决问题,以新成果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支撑促进重要农作物扩面增产。目前,定远镇已完成4000亩玉米种植,大豆播种按照季节时令有序推进。三是打造农业高产示范点位。在龙舌村“2022年达州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最高单产主体”示范点原有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全力冲击2023年度全省最高单产荣誉,以优异成绩,带动群众高效高产种粮。
(三)严格耕地保护利用,彰显守护决心。
一是盘活用好撂荒土地。探索实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主体农户”的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实施去杂、开荒、整治,将整治后的土地流转给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取前两年土地流转费,农户收取后期流转费的撂荒地整治模式,推动撂荒地整治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定远镇已整治撂荒土地4000余亩,其中流转“汇兴产投”发展水稻种植3000余亩,辖区内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动争取其余1000亩用于玉米大豆种植。二是严格土地进出平衡。密切配合举证技术人员,做到“跑到、看到、问到、拍到、核到”,逐块认真研判“恢复”潜力,并现场进行实地勘测,确保耕地“进出平衡”工作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定远镇总计完成举证土地265余亩。三是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推动“综合巡查队网格员”常态化开展全域耕地“非粮化”巡逻巡察,杜绝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现象。深入开展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坚持以“零容忍”,捍卫耕地安全。
(四)狠抓“三农”要素保障,确保群众放心
一是惠农政策促进。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等惠农补贴政策,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种粮积极性。用好种粮大户补贴政策,对种植大户扩种给予每亩86元的补助,推动“单家独户种粮”向“适度规模种粮”转变,提升种粮效率。切实推广农业种植业保险,增强农业防风险能力,确保参保率逐年上升。二是人才技术支撑。抽调基层党员干部中的农技好手,与乡镇农技员共同成立“一社一人农技小分队”,常态化开展“田间巡逻”,定期召开田间“小会议”,指导农户选种购种、规范种植、施肥用药,推广“中稻再生稻一体化”、“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等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代化农机设备,全力保障丰收增产。三是基础设施护航。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建设、农田防护等,将传统农田建成能够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基本农田。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全力配合“亭子口灌区”建设,向上争取山坪塘及灌溉水渠维修建设项目,整修山坪塘口,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下一步,定远镇将继续践行“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大讨论大走访大实践主题活动精神,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各项目标任务,推动与高标准农田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机衔接,促进粮食作物不断增产扩面,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玉米大豆种植示范区
审核人:黄思雁,上传人:谢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