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镇】“建圈强链”谋发展 提质增效促振兴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8-03
浏览次数:人次


 

近年来,万寿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号召,立足乡镇实际及距城区较近的区位优势,以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一首两重”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导,按照为轻纺服饰、智能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提供配套的总体思路——全力扶持培育“农产品生产加工、轻工业代工”两类小微企业全力拼经济、搞建设、保就业、促增收。目前,全镇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抓招引促落地。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招商引资、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镇党委、镇政府多次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专题会,大力整治营商环境,全员招商引资,将工作任务分解压实到每个村社区支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等传统节日人员返乡之际,各级党员干部主动上门,打好“乡情牌”、算好“发展账”,动员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助力家乡发展。

二是挖掘“三闲”潜力,抓关键促发展。针对全镇妇女、儿童和老人较多的现状,充分发挥农户“闲余”的劳动力和“闲暇”的时间,将就业门槛较低、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务工、可以为全县轻纺服饰主导产业提供配套的服饰代工作为全镇产业发展重点,既照顾了家庭,又解决了就业问题。推行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包、班子成员一对一联系、村社区干部驻企服务的工作模式,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相关产业发展。同时,盘活校舍、粮站、厂房等“闲置”资产,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能动作用,也为企业解决用地和建房的难题。

三是壮大集体经济,抓发展增动能。积极盘活各类资源,着力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方面利用集体闲置资产入股企业,企业按生产量为集体经济分红,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增加了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另一方面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全镇初步形成“四带”“两中心”的产业发展格局,落地各类企业157家,集体经济增收37万余元。

    四是打造“共富工坊”,抓就业促共富。为解决部分闲置劳动力因照顾家庭不能在企业全职就业,提高群众收入,防止返贫,探索推行“共富工坊”发展模式,将部分技能要求不高的轻纺服饰加工工序移入农户家庭,计件发放工资,让部分农户“厅堂”变为加工的“厂房”,实现群众在家就能就业,既解决了部分闲置劳动力的“全职难”,又破解了企业“招工难、稳工难”问题。目前,全镇解决就业850余人,培育“家庭作坊”40余个,实现企业有发展,群众有增收,探索出一条企业、群众共富之路。

          上传:张雪莲;审核:代普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