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镇】突破思维禁锢 大胆探索试点
来源:渠县青龙镇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3-08-02
浏览次数:人次

  ——渠县青龙镇“五种模式”全力破解集体经济发展瓶颈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新形势下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夯实农村底部基础的重要工作,对上能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减少对财政资金的依赖性,对下能活跃村级组织功能,提升村集体为民办事的能力,自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为此青龙镇紧盯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单一、增收方式简单、规模小实力弱增收难”等突出问题,大胆探索、不断拓展增收渠道,在保留原有“闲置资产出租、集体资产入股分红”2种增收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探索“村级劳务派遣、集体产业经营、村办企业”3种增收模式,全力破解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单一、增收困难等瓶颈问题。

  一、整合“闲置资产出租”收益。全面摸清各村(社区)学校、办公场所、集体房屋等闲置资产,对现有已产生收益闲置资产进行盘点和绩效评估,整合尚未产生收益资产,全面登记造册整合推介,通过对闲置资产依法改造、对外租赁、入股联营等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益,进一步盘活闲置资产。如金凤村将闲置厂房入股联营到四川桐颜食品有限公司,可获得年收益1万元。通过整合提升,做到了对现有资产心中有数,招商方向更加明确,同时也有效提升了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拓宽“集体资源入股分红”收益。我镇集体资源入股形式主要为集体资金入股和集体资产如土地、堰塘等入股,获得入股分红收益,我镇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及时梳理辖区村(社区)入股资源并进行效率评估,对已入股且收益稳定的继续实施,如三堰村将原集体扶贫资金入股郑素芳家庭农场种植养殖项目,每年可分红5万元;双河村将村集体土地入股康鸿养猪场每年可分红1万元。对已入股但产业发展失败或无故拖欠分红股金的及时进行清退,择优选择村集体经营或重新招商,如三堰村原业主承包的四口堰塘目前正在走法律清退程序,计划回收后由村集体牵头发展渔业养殖提高集体经济收益。

  三、做实“村级劳务派遣”收益。做实各村(社区)村级劳务公司,督促将辖区内富余劳动力、水工电工木工等技工人员、农机驾驶人员等纳入公司人力资源范畴,整合人力资源,对外承接劳务,改变以往单纯“过帐”方式,按照提供工作机会,适当提取服务费用的方式做实“存量”,通过“总量”考核劳务公司活跃度,“存量”考核劳务公司运行效率,提高劳务派遣收益质效。如金凤村对接辖区内在建的镇广高速修建,通过劳务公司对接争取承包劳务,预计将提供劳动力600余人次,承包劳务总额9万元,获得“存量”收益近1万元。

  四、重抓“集体产业经营性”收益。结合撂荒地整治任务,鼓励支持各村(社区)围绕现行土地政策和粮食安全,重抓粮油生产、经济作物种植等,增加村集体产业经营性收益。今年来各村社区集体围绕玉豆复合种植、水稻种植、高粱种植和蜂糖李种植等,集体牵头分别发展了50到400亩不等的集体产业,如汤家村、人和村进行黄花和玉豆复合种植共300亩,预计年收益5万元;双河村与业主合作种植油菜400余亩,收益2.8万元,此外村支两委牵头,带动部分农户购买种植了300余株蜂糖李,预计2年后每年可收益3万元,预计今年各村集体牵头的各类产业经营性收益村均可突破2万元。

  五、探索“村办企业营利性”收益。积极学习借鉴沿海发达地区集体经济“办企业”发展模式,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探索发展“村办企业”增加村集体营利性收益,村集体牵头,积极招商和回引本地在外企业家、乡贤、种植养殖大户等,独资或合资创办企业的发展新路子来提升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能级。如金凤村正围绕“乌龟寨”烧烤露营基地,计划由村集体牵头注册公司打造农旅融合休闲娱乐基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堰、瓮中2个村正在整合辖区内河湖塘堰等集体资源,村集体联合注册公司进行生态鱼养殖;石河、社区、瓮中3个村结合正在大力发展的“水稻泽泻”轮作示范基地项目,由村集体牵头,带动辖区农户进行种植模式推广,同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我镇重点围绕“5种增收模式”,由各村(社区)立足实际选择2—4种增收模式联合发力,不断拓展增收渠道,扩大收入总量。经过不懈努力,全镇7村1社区2022年集体经济总收入由2021年底的16.5万元增长至33.4万元,2023年全年预计将达到65万元,总量和村均收益有望实现每年翻1番目标,集体经济总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审核人:周红梅;上传人:余炘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