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市乡】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 乡村振兴“耕”基
来源:拱市乡
发布日期:2024-03-15
浏览次数:人次

  近年来,拱市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抢抓政策机遇,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不断为实现“土地增效、产业增势、农户增收”筑牢“耕”基。

  一是抓好管理服务。实行“政府主导+党支部主推+农民主体”模式,组织施工方、设计方、监理单位、群众等召开碰头会、协调会,明确各方职责及施工要求,就施工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协商,发挥村民组长、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听取群众关于集中连片推进、田块小改大等方面的合理意见诉求,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以乡贤协会为平台,凝聚乡贤力量参与纠纷调解及土地流转等工作,促进项目建设提效增速二是整合耕地加大整合有效耕种面积力度,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将闲置土地归为集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签好协议,由村集体统一代耕代种(全乡村集体已种植600亩大豆玉米,100亩水稻,400亩油菜)带动农户增收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引进大型农业公司,对高标准农田实施全程机械化耕作,一年2季种植小麦和水稻。(渠县科达种植家庭农场在狮子村已流转高标准农田1000余亩全程机械化耕作)四是建立机制,强化管护。乡、村(社区)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落实责任人,发挥“田长制”监管责任体系作用乡村“田长”定期督查高标准农田管护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有效维护高标准农田设施。

  下一步,拱市乡将进一步加强系统谋划和质量把控,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路径,不断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及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强化科技支撑。持续开展招商引资,引进更多先进适用本地高标准农田的的灌溉系统和智能化农机具,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大力推广先进的、成熟的、品质优良的科研成果,坚持标准化生产,使改造后的农田实现优质高效增产;二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禀赋,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发展水稻、油菜、小麦等特色粮食作物;三加强农业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群众的农业技能和素质,培养一支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四是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多种方式为农民提供种植、病虫害防治、管护等方面的指导,从而提高高标准农田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审核:王明东,上传:王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