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民政局】用民生幸福底色提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成色
来源:渠县民政局
发布日期:2024-08-08
浏览次数:人次

​  渠县民政局依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站,通过积极实践和认真服务,不断擦亮精康服务品牌,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减轻照护负担、改善生活品质,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少康复服务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给更多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新希望,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多措并举,有序推进服务“走在前”

  (一)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建立民政、残联、卫健、社区、社工多部门跨专业联合服务队伍,在有条件的社区建设精康服务站点,依托县精神卫生专科医生、心理学专家、社工组织进行专业指导,全方位、闭环式推动精康融合行动进程目前,建成1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站,引入1专业社工服务组织,服务辐射3个街道办35社区,服务人口近35万人。

  (二)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加强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队伍培养,开展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培训,培训人数123,切实保障精康复服务效果和质量同时,在渠县渠江街道古湖社区打造春润健康驿站,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综合评估、康复健身、技能培训、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

  (三)加强监督管理提升成效。建立县民政局、三方监督服务机构、社工组织为一体的月度调度监管工作机制,及时掌握精康服务实施情况和存在困难,及时研究探索改进措施,优化康复服务内容和措施,有效促进了精服务持续稳定推进。截至目前,督导精康服务5次,三方督导机构开展督导服务3次。

  二、因地制宜,有效推进服务“接地气”

  (一)深入调查做好准备。通过对接街道和县精神卫生诊疗机构,认真做好精神障碍患者和边缘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排查,入户调查收集信息,建立康复服务对象信息档案摸排精康患者1000余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700份。

  (二)创新营造温馨氛围。组织居家精神障碍患者参与认知功能评估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开展折纸花、绘画、写字等活动,营造温暖、温馨的活动氛围,帮助精神障碍康复者建立信任,提升生活和社交技能。目前,开展各类活动7场次,受益群众达2000余人次。

  (三)构建差异化服务模式。结合患者特点,深耕个案,针对康复个体的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康复服务方案,开展情感支持、就业链接、就业技能培训、身体康复等活动,推动精神障碍患者适应性精准康复。目前,提供个案精神障碍康复服务23人,参与志愿者达80余人次,实现辅助性就业1人。

  三、正面引导,有力探索服务多元化

  (一)开展多样宣传。通过媒体宣传报道、政策宣传等方式,消除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偏见和歧视,共同构建多方参与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促进患者逐渐恢复社交能力,更好回归家庭、融入正常生活。目前,发布宣传报道10余篇,发放宣传册(单)1500余份,精心组织户外宣传活动5次,受益群众达35万余人次。

  (二)开创特色服务。探索推出賨善美好 f 共富计划善心点亮希望 f 善行益路相随等品牌特色服务,创新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引入艺术治疗、音乐治疗等创新康复服务,激发患者的创造力和自我表达力。截至目前,已为40余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提供特色康复服务

  (三)开启协同服务。建立一支由患者家属、社区工作者、社区医生、民警、志愿者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提供随访、协调等志愿服务活动,指导患者定期服药,开展康复训练,形成精康医院 社区康复站 志愿者服务 患者家庭康复服务支持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随访、协调活动100余次,有效帮助精康患者及家庭排忧解难60余件。

  (审核人:黄昌翠;作者:张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