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殡葬行业行为,维护群众基本殡葬权益,推动移风易俗,7月30日,渠县召开民间殡葬从业人员政策法规宣讲暨警示教育业务能力提升工作会。
会议指出,近年来,随着殡葬改革深入推进,民间殡葬从业人员在服务群众治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服务不规范、收费不透明、违规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等问题,甚至有个别人员借机敛财、煽动攀比,损害群众利益,影响殡葬行业形象。开展民间殡葬从业人员政策法规宣讲暨警示教育暨业务培训,既是落实《四川省殡葬管理条例》要求,也是深化殡葬改革的具体行动,更是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
会议强调,民间殡葬从业人员是连接群众与殡葬服务的关键纽带,管好这支队伍,尤其是规范看地、修坟等环节,是守住群众“身后事”公平底线、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举措。民间殡葬从业人员要主动学习国家殡葬政策,在从业过程中要严守底线、合规服务,算好“法律、经济、良心”这三笔账,依法依规、诚信经营、文明服务,做文明节俭治丧的倡导者、节地生态安葬的支持者、散埋乱葬整治的助力者,共同推动传承好优秀中华文化、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会议要求,一是要摸清底数。完成民间殡葬从业人员排查,建立“姓名、从业类型、联系方式、服务区域”信息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二是要规范行为。根据《四川省殡葬管理条例》和《四川省加强民间殡葬人员教育引导办法》等政策文件精神,明确“五严禁”:严禁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严禁强制或变相收费、严禁销售封建迷信用品、严禁参与违规建墓、严禁泄露逝者隐私。三是要提升能力。县、乡每年开展从业人员专题培训,重点讲解政策法规、服务标准、职业道德,推广“文明治丧”理念,提升职业认同感和专业度。四是要严格监督。构建“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联合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开展“双随机”抽查;发挥乡、村殡葬监督前哨作用,及时收集群众举报线索。对违规行为“零容忍”,一经查实立即纳入“黑名单”并公开曝光。
会上,县民政局还组织学习了《四川省加强民间殡葬人员教育引导办法》、殡葬领域相关政策和负面清单。同时,结合违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从殡葬从业中的“红线”在哪里、“踩红线”的代价以及我们该怎么做三个方面与大家做了交流。
审核:周榘人;编辑: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