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镇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盘活存量资源、优化服务供给、强化科技赋能,重点打造仓储烘干一体社会化服务中心、“好客来”便民客栈、农业气象预报监测站等集体经济项目,有效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持续拓宽强村富民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一、强基固本筑堡垒,筑牢集体经济“压舱石”
新市镇党委坚决扛起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体责任,始终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将发展集体经济纳入基层党建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内容,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发展。一是精准规划谋布局。镇党委结合各村(社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逐村调研、科学研判,量身定制差异化发展规划。例如,针对宋家社区闲置资产较多、粮油产业基础扎实的实际,精准策划建设仓储烘干中心、便民客栈等与地方实际高度契合的项目。二是头雁领航破难题。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领头雁”和党员致富带头人示范效应,在项目谋划、建设推进、运营管理等关键环节,党员干部带头攻坚克难。村(社区)党委积极主动对接协调土地、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高效推动仓储烘干中心项目落地建设,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坚强保障。三是联动协作聚合力。跳出“单一社区推进”模式,深化党组织跨层级、跨主体的联动协作。一方面,推动镇党委与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引入专业技术团队指导仓储烘干中心的标准化运营,对接大型粮油企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另一方面,以村(社区)党委为核心,构建“党委+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强化党组织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经济组织的引领整合,让党组织成为串联资源、链接主体、服务群众的“纽带”,推动集体经济从“单点突破”向“全域提升”转变。
二、多元赋能兴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新市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延伸,全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一是盘活资产增收益。镇党委指导宋家社区打破传统思维局限,大胆探索资源盘活路径,将原宋家乡政府闲置办公楼进行改造升级,打造“好客来”便民客栈,将“沉睡资源”转化为“活力资本”,从根本上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客栈运营后,收益全额归入村集体,同时通过提供客房服务、餐饮接待等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增收,真正实现“资产盘活、集体增收、便民服务”的多元目标。二是延伸服务强效能。宋家社区仓储烘干一体中心建成投产后,既能解决周边农户及邻近乡镇粮食烘干、储存难题,又能形成“核心服务本村、辐射3个相邻县域多个乡镇”的“1+3+N”服务格局,大幅降低粮食产后损失,通过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将集体经济深度嵌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关键环节,显著提升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三是科技赋能促转型。紧扣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痛点,以“变传统生产为智慧农业”为目标,镇党委主动对接市气象局,在五通村共建农业气象预报监测站。通过提供精准气象服务,助力农业防灾减灾和数字化转型;同时,将气象站与研学实践、农旅融合发展相结合,规划打造“科技网红打卡点”构建“气象监测研学体验休闲观光”完整链条,深度挖掘气象数据附加价值,培育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充分展现党建引领下科技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
三、共建共享惠民生,绘就强村富民“幸福图”
新市镇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一是利益联结激活力。在便民客栈、仓储烘干中心等项目运营中,明确村集体与村民的权责利关系,通过股份合作、就业带动、收益分红等方式,让村民深度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共享发展红利,有效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参与度,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二是服务提质惠民生。“好客来”便民客栈进一步提升区域接待服务能力、仓储中心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农业气象站精准服务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三大项目协同发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显著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服务力。三是固本强基促振兴。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有效解决了村集体“无钱办事”的现实困境,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文明乡风提供坚实资金支撑,逐步形成“党建引领、产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良性循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代玉霞;审核:卢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