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六大平台”促进就业扶贫工作
来源:县人社局
发布日期:2018-11-15
浏览次数:人次

今年来,达州市按照“抓政策引领、强项目推进、建扶贫载体”的思路,积极搭建“六大平台”,促进就业精准扶贫,让贫困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近就业。

搭建企业贫困劳动力平台。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带发展,引进爱心企业,在园区、乡镇、村设立就业扶贫车间。渠县引进邦基服饰、乐仕达电子、昌达玩具等企业,在该县万寿乡天马村、土溪镇万家村等6个贫困村建成扶贫车间,共带动285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吸纳贫困劳动力136人,落实奖补政策60万元,人均每年增收1万元以上。开江县光明寺村是深度贫困村,宏达电子厂是第一家入驻深度贫困村的企业,吸纳了附近的10名贫困劳动力在车间就业,员工熟练操作后,人均月工资将达到1500元以上。

搭建工坊贫困劳动力平台。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建设居家式扶贫工坊,实现贫困人员居家从事产品初加工。位于渠县的四川刘氏竹编工艺有限公司,在贫困户家中设立竹编“工坊”,主动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接,传授编织技能,帮助10户贫困户实现居家灵活就业脱贫。宣汉县星耀玩具厂承接来料加工,生产毛绒玩具,在贫困户家中设立加工“工坊”,灵活机动帮助6户贫困户实现居家就业。

搭建基地贫困劳动力平台。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围绕种养殖业的就业扶贫基地,实行项目引进、种植养殖、初加工、营销“一条龙”跟踪服务,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目前全市建设就业扶贫示范村139个,建立就业扶贫基地87家,吸引和链接贫困劳动力就业1031人。

搭建能人贫困劳动力平台。鼓励返乡人员、致富能人、创业达人等利用闲置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农村院落,创办领办扶贫车间,帮助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稳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开江县程家沟村吸引返乡创业党员张孝文创办众帮电子厂,由帮扶单位省经信委提供帮扶资金补助,业主提供就业岗位,吸收当地贫困劳动力在本村就业,共同建立脱贫攻坚长效帮扶机制,有力助推了该村脱贫攻坚。在众帮电子厂业主党员张孝文示范引领下,鼓励发动“能人”党员返乡创业7人,创办起一批具有“造血功能”、辐射能力强、群众参与度高的党员示范项目11个,带动贫困户92户。

搭建岗位贫困劳动力平台。整合开发乡村公路养护、农村保洁、治安巡逻、山林防护、孤寡老人看护等乡村公益性岗位,贫困村设置不少于5个、深度贫困村不少于10个,每月给予不低于300元的岗位补贴,托底安置贫困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因照顾家庭、身体不好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问题。目前全市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7923个,托底安置782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搭建“培训+贫困劳动力”平台。根据车间用工需求,采取车间订单、安置定向、机构委托等培训模式,对车间新录用的贫困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开江县实施宏达电子厂 “技能培训提升工程”,分期分批到总厂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从务工意识的培养、到理论知识的教学、再到专业技能的实践,让本地农民华丽转身为车间工人。该县根据企业培训实际人数,按规定标准发放企业培训补贴,全方位支持宏达电子厂“车间进村”。目前全市针对扶贫车间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62人次,落实培训补贴资金43.91万元。

(来源:达州就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