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静边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县十三届三次党代会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力冲刺脱贫攻坚和项目攻坚“两个主战场”,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提质量、惠民生、保稳定、防风险各项工作,确保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就,现总结如下: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今年,全镇生产总值达3.59亿元,同比增长8.8%,人均GDP14362元,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96万元,同比增长12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亿元,同比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0.53‰,粮食总产1.6万吨,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100%,新农保参保率90%以上。
(一)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1.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持续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抓好粮食生产不放松,突出莲藕、蔬菜、经济林果等产业的种植。全镇种植水稻12000亩、玉米8000亩、秋菜8000亩,其中,推广良种玉米2000亩、优质水稻5000亩。农技人员到位服务率100%,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培训15000人次,培训新型农民160人。目前成立有双鹅村的脆红李,春光村的毛哥水产养殖、花千古莲藕,爱国村的合丰、协力等专业合作社,推动了产业发展,带动了村民致富。沙嘴村土地流转种粮大户1户35亩,种养殖业1户46亩。官渡村建小龙虾养殖基地200亩。
2.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沙嘴村硬化道路2.6公路,新推毛坯路3公里,维修梁道80米。梨村整治石河提1处,扩宽村道1600米,安装路灯25盏。爱国村硬化通社道路7.4公里,加宽道路7公里,新建蓄水池2口,整治维修山坪塘2口,新建提灌站1处,主要路口即将安装摄像头。官渡村安装太阳能路灯49盏。龙山村搬迁关门石电灌站,解决灌溉面积500亩。桂花村升级改造场镇饮水工程,惠及居民150余户。白泥村维修公路1.71公里。山坡村新增变压器1台、高压线路150米,硬化水泥路4000米。双鹅村投资25万元新建连乡桥(宽4米,长17米),修建水渠2.5公里,维修山坪塘5口。
3.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镇便民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全面完成,面积由120增至200平方米,增添了饮水机、手机充电站、便民书写台、休息椅,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环境温馨。镇一小投资1544万元的校园扩建工程(包含新建食堂842.1平方米、多媒体会议室298.5平方米、1个五人制足球场、200米环形跑道)全面竣工,45套教师周转房将于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资22万余元增设扶贫办公室、装修党建办公室,搬迁图书室、留守儿童之家,新增社家风家训文化长廊、“二十四”孝文化墙、廉洁文化走廊等。镇初级中学建教学辅助用房200平方,已主体完工。镇二小置办新的课桌椅,增设观赏盆花,维修幼儿园草坪、露天灿鹏、校门栏杆等,校园环境得到美化、亮化。
五爱、永乐、红花、白泥、山坡、金星村公建中心建设全面动工,均建面积300余平方米。官渡村公建中心竣工,硬化场地800平方米;引进一砂石堆码场占地12亩。
(二)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1.四个目标任务完成。锁定的目标任务完成。一是镇“三有”目标完成。医院和便民服务中心全面达标。达标学校只存在初级中学的教学辅助用房正在装修。镇标准中心校、标准中心卫生院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落实,镇中心校扩建工程2018年完工并投入使用,6月底镇便民服务中心示范中心升级打造完成。二是两个贫困村退出目标实现。完成了卫生室、文化室场地建设和室内外装修,通村路全面硬化,宽带网络全覆盖,人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元以上,贫困发生率降至1%以下。三是减贫目标实现。通过全县贫困退出验收,全镇申请拟脱贫贫困户506户1507人全部达到脱贫贫困标准,验收合格,群众满意率达到98.6%。四是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旧房改造任务目标完成。易地搬迁拟安置186户506人,其中,集中安置4个点67户133人,已完工53户,分散安置122户376人。全面完成危旧房改造688户。
2.四项活动有效开展。组织开展了四项活动,脱贫攻坚纵深推进。一是全覆盖调查摸底活动。围绕农户“六有一高”,1月底前完成了对全镇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调查摸底,2月底完成了数据汇总录入和分析,实现了对全镇农户全覆盖调查,弄清家底。二是“1+X”帮扶联系活动。围绕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逐渐凸显的矛盾和差距,让帮扶人与广大群众开展帮带关系,一名帮扶责任人帮扶贫困户同时就近联系X户非贫困户。帮扶人在帮扶贫困户的同时了解了非贫困户家的情况,做好了思想工作,各种矛盾得到疏导。三是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围绕“四个好”目标,通过镇、村两级,对邻里和睦、户居环境整洁、思想进步等最好的农户,每一季度进行一次评选活动,给予了精神和物质奖励。四是全覆盖督导检查活动。由镇督查室和镇纪委牵头成立脱贫攻坚全覆盖督导检查小组,按照每半月不少于1次的要求进行督查。为圆满完成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和全县摘帽任务提供了保障。
3.四大战役扎实推进。硬件支撑得到强化,脱贫攻坚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基础设施大会战。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道路新建、主要道路的加宽、堰塘整治、水渠整修,农户危旧房改造,党群服务中心的升级建设进一步提升、改进。二是产业就业一体战。提升现有产业规模,不断吸引招商引资。1月底前完成了扶贫车间嘉弘制衣厂建设,2月开展了工人招工和技能培训,通过扶贫车间增加了人员就业和村集体经济收益。三是环境整治攻坚战。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村社、人居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整治,加强了对人民群众爱护环境的教育,积极开展了督查和环境整治活动。四是退出迎检大决战。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以整县摘帽为荣的无私奉献精神,投身到各项工作中,为迎检做好了各项准备。
4.四大措施逗硬执行。推行正向激励机制,干事创业激情进一步激发。一是保障措施。按照上级要求积极保障脱贫攻坚中的资金、人员和项目,镇党委、政府积极了解脱贫一线人员的工作生活情况,保障了驻村工作组的生活和人身安全。二是挂牌措施。实施严格的问责机制,每月对督查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黄牌警告和红牌惩罚。三是召回措施。在脱贫攻坚中,对存在问题的驻村工作人员,在进行黄牌警告和红牌惩罚后,没有改变的实行原单位召回机制。四是激励措施。开展了对政策知晓明白人的培养,对政策明白、思想上进、积极学习、积极进取的群众进行了奖金激励。
(三)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1.文化教育进一步提升。在静边初级中学成功举办乡镇杯门球运动会,我镇12人参赛。组织15人参加县广场舞大赛获优秀团体奖,组织12人参加县门球比赛。注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红烛杯”赛课、“一师一优”晒课、“教学能手”评比等活动,小升初和中考再获佳绩。静边镇一小参加第九届园艺节目展演,《黄葛树耀明珠》校歌合唱获得县级二等奖,美育教案《黄葛树文化建设案例》获得市级二等奖;参加全县第3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4件作品获得县一等奖;参加县“武术进校园”比赛获得一等奖。
2.卫生计生进一步开展。“健康静边”建设扎实推进,镇中心卫生院新装备了多台现代化电子设备,多次外派医生进修,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一步提升,门诊20612人次,住院3991人次,实现业务收入111.6万元。出生人口227人,出生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0.53‰,符合政策生育99.12%,政策外生育2人。享受奖励扶助451人、432960元。独生子女父母奖励289人、16220元。办《流动人口管理证》80余本。
3.社会保障进一步落实。申报优抚对象443人,悬挂光荣牌121户,为5名立功人员军属送喜报,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8名退役军人就业。农村低保1346户、1726人,城市低保36户42人。低保兜底140户358 人。特困对象253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1580人,提供惠民帮扶13人。农保缴费7989人,办理退休323人,年审5421人,死亡退保162人。社保年审1027人,其中,异地年审52人。持证残疾人1257人,享受重度护理补贴610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41人,居家灵活就业直补15人。为5名肢体残疾人发放了机动轮椅燃油补贴。建档立卡残疾人477人,享受扶贫生活补贴43人。智力精神鉴定补助33人。引进恒硕迪杰服装厂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4.征兵工作扎实开展。加强征兵政策宣传督导,召开专题会议3次,发放《致适龄青年及家长一份信》200余份,悬挂横幅30余幅,张贴宣传标语20余张,发放宣传单1000余张。登记适龄青年224名,登记率100%,到站目测51人,政审、体检合格26人,应征入伍20人(其中,高校新生4名,大学1人,高中5人,中专10人)。
(四)社会管理进一步强化
1.环境保护进一步落实。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展护水惜水节水宣传,印发宣传资料2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00余人次,开展对水库、河道、入河排污口巡查200余处次。强化养殖场监管,排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静边场镇污水处理厂正加紧施工。开展绿化活动,组织镇村干部和群众40余人到双鹅村4组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现场共植树木4000株,引导群众通过搞好房前屋后、庭院阳台、认建认养、管护林木等形式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立义务植树基地2个,完成义务植树3.5万株。
2.“五治”工程进一步强化。制定“五治”工程考评细则、责任追究办法和垃圾分类处理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相关责任人责任,成立秸秆禁烧巡查队和秸秆禁烧应急灭火队,充分利用会议、广播、宣传车、宣传手册大力宣传 “五治”工程,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专题会议,每月至少编报2条动态信息资料,制作书形标语3幅,悬挂横幅标语2幅,出动镇村干部200余人次治理沿河环境卫生,保洁公司清理日产和陈旧垃圾1000余吨,各村清理整治垃圾池30余个,督促汇美公司清理广告、牛皮癣12次,维修场镇路灯10余盏。
3.安全信访维稳形势稳定。强化省级安全社区创建,召开专题会议10余次,开展专题培训10余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30余次,完善档案资料20余册。
组织开展了五爱村手爬岩地灾点避灾疏散应急演练,镇机关、国土所、卫生院、五爱村、永乐村等共同参与,设立应急抢险、监测预警、医疗救护、灾民安置、安全维稳、宣传报道、后勤保障等工作小组,经历监测报警、队伍集结、疏散撤离、抢险救援、医疗救护、转移安置、现场搜索七个阶段,历史2个多小时,提升了干群的应急处突能力。
召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培训会11期,深入学校、单位、社区举办培训讲座15次,出动宣传车11次,悬挂宣传标语200余幅,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开展集中整治行动4次,排查、整治道路隐患50处,定期不定期在16个劝导点和重要路段检查、劝导,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05件、非法营运20件,劝导违规行为500起。完善台账30余册,规范制度10种,完善机动车辆信息录入920辆,成功举办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现场会。
及时处理来信来访,受理信访案件20余起,均按政策妥善处理,无进京、赴省、非访集访案例。加强矛盾纠纷的化解,全镇矛盾纠纷排查65宗,信息平台上件65宗,调处矛盾纠纷65宗,调处率达100%,无刑事、治安案件发生。
4.依法治理有序推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镇,镇党委中心组集中学法6次,镇村干部接受法治专题培训6次,加强干部学法考勤,完善干部学法档案,开展中小学生法治讲座与专题辅导7次,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个,悬挂宣传标语70幅,在盘龙社区建法治文化广场1个,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专题宣传教育3次,积极配合开展“送法治文化下基层”主题活动1次,发放普法传单和法律明白卡5000份。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充实普法讲师团,吸收普法志愿者80余人,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100余人。
5.扫黑除恶扎实开展。调整、充实了镇“扫黑除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题研究会6次,悬挂标语50余幅,制作宣传专栏30余个,利用机关、学校、医院、银行、超市等LED显示屏滚动宣传,发放应知应会知识宣传资料1000余份,开展全覆盖摸底调查,设立举报箱20余个,接受非涉黑涉恶举报2起,目前,全镇没有发现涉黑涉恶案件,各村(社区)、单位内部职工无一人参加任何黑恶势力团伙或充当保护伞。
(五)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
1. 政治意识不断强化。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自觉增强“四个意识”,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决策部署,主动接受监督,以正确的导向引领班子队伍创造了新的业绩。
2.政务服务不断优化。镇便民服务中心中心设置服务窗口8个、工作人员17名,进驻计生、国土、建设、民政、劳动保障、医疗保险、农业保险、惠农补贴等事项,做到了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办事依据、人员职责、收费标准上墙。对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集中各村代办员当场日上午到中心办公,对行动不便的群众采取上门办件。通过程序优化,形成了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运行机制。目前,镇政务中心办理上件4500余件,村级代办点代办3000余件,政务办件办结率100%。
3.廉政建设取得实效。深入开展“廉洁大教育、作风大整顿”活动,扎实开展“院坝纪检行”,结合“干群一家亲”活动,走村串户了解民情、体察民意,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回应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大接访”活动,展出宣传展板13个,接待干部群众咨询6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100余份,提升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同时,我镇人事、档案、保密、科协、镇志、慈善、统计等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全镇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集体经济仍然脆弱,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民生压力较大,环境治理难度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发展资金筹措较难,个别群众思想守旧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发扬成绩,克服困难,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争取更高质量的发展,获取更大程度的业绩。
三、2019年工作计划
1.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县十三届四次党代会要求,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优化开放环境,放大开放优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亲,统筹做好各项工作,推进全镇高质量发展。
2.持续抓好脱贫攻坚。全面落实脱贫攻坚政策,争取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巩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成效,持续抓好政策扶持,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脱贫效果。
3.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蔬菜、莲藕、生猪、肉牛、鱼等特色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更多门路。
4.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道路交通,整治山坪塘、堰塘、石河堤、渠道、电灌站,促进电视、光纤网络等提质增效,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更好保障。
5.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加强镇便民服务中心和代办点建设,提供更加优质服务。提升公共医疗水平,推进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落实义务教育政策。打造阳光低保、五保,严格落实各项救助措施。
6.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严格实行网格化监管,坚决杜绝有毒、有害污染物乱排、乱放,推进场镇污水厂建设进度,落实河长制工作,营造青山、绿水环境。
7.进一步抓好安全信访维稳等工作。强化安全监管整治,落实信访维稳,开展扫黑除恶,推进法治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环境,保证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审核领导:赵茂兵 管理员:刘盛)